鄉愁好味道:又是一年臘肉香
圖片來自網絡
韓裕平
踩著這一年的尾巴,我們邁入寒冬飛雪的門檻。世外桃源石柱小村莊里,真個是煙火人間,家家戶戶的屋頂上煙霧裊裊,火塘里火苗熊熊,屋子里臘肉香味濃濃。
又是一年冬來到,又是一年臘肉香,雖然遲遲不見雪花的影子,但臘肉的香依然是那陳釀的酒,愈來愈濃,越來越香。我們圣天莊園也不例外,甚至于更濃,更香,更有味道。
熏肉坊里掛滿了幾千斤豬肉,這一部分是為明年農家樂的客人準備的,一部分是城里客人借在這里熏制的。來莊園的客人口福不淺呢,熱情好客經驗豐富的謝媽媽,熏制臘肉可是一把好手。常言道,一藝好學,一竅難得,這里面可有很多道道。
火塘里火苗搖曳生姿,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像個小女孩躲在門背后吃吃地笑。火苗上方吊著一個黑黃的銅炊壺,壺里的水滾滾開,咕嘟咕嘟冒泡泡。在炊壺的上面,就是年豬肉,紅白相間,還有臘豬蹄和一串串香腸,一些已經變黃了,惹得火塘旁邊的狗兒貓兒眼巴巴地望,直流口水。乳白色煙霧裊裊升起,混合著好聞的味道,奧妙就在這火這煙霧里。
熏肉坊里掛滿了幾千斤豬肉,這一部分是為明年農家樂的客人準備的,一部分是城里客人借在這里熏制的。來莊園的客人口福不淺呢,熱情好客經驗豐富的謝媽媽,熏制臘肉可是一把好手。常言道,一藝好學,一竅難得,這里面可有很多道道。
火塘里火苗搖曳生姿,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像個小女孩躲在門背后吃吃地笑。火苗上方吊著一個黑黃的銅炊壺,壺里的水滾滾開,咕嘟咕嘟冒泡泡。在炊壺的上面,就是年豬肉,紅白相間,還有臘豬蹄和一串串香腸,一些已經變黃了,惹得火塘旁邊的狗兒貓兒眼巴巴地望,直流口水。乳白色煙霧裊裊升起,混合著好聞的味道,奧妙就在這火這煙霧里。
莊園里的豬肉都是山上的土家豬肉,那豬吃糧食豬草菜葉子紅薯土豆什么的,不吃任何飼料。再則,那些豬散養,充分吸吮沐浴陽光雨露,性情狂野,像地道的土家漢子。就是宰殺之前,也頗為講究,豬得散散步,遛遛彎,活血脈,動筋骨,甚至驅趕它們繞著院子跑幾圈兒,這樣宰殺的豬肉更新鮮,肉質更嫩,口感更順滑,煮在鍋里,或者燉在瓦罐子里,肉味更香,肉香更濃。謝媽媽說起這個,唇角微微翹,升起一彎小小的月兒。
豬變成豬肉以后,謝媽媽和另外幾個叔叔阿姨就開始腌制,把豬肉平攤,撒上食鹽,涂抹均勻。幾天以后,把豬肉取出,懸掛在熏肉坊的一些鐵鉤子上,吹吹風,晾干水汽,開始下一道工藝,熏制。
我們莊園熏豬肉,有點獨門訣竅。我們火塘的柴禾品種豐富,身份不普通,一部分是鋸末子,另外一部分就是特別的材料,一點是砍回來不久的柏樹枝,一點是曬干的陳年橘皮橙子皮,一點是陳年的茶樹老葉子,還有一點是桂花干枯的花瓣兒。這幾個小伙伴兒湊在一起,成為黃金搭檔,接受小火的洗禮,化作婀娜多姿的煙霧,一圈圈,一道道,一縷縷,熏制出來的臘肉,那叫一個美——看起來一片金黃,吃起來口中含香,好似夢里花姑娘,身穿一件花衣裳,有淡淡的橘香,有淺淺的茶香,有少少的柏樹枝草木香,隱隱地,還有似有若無的桂花香。
等著,盼著,落雪了,窗外,雪花飄飄,屋里,火苗笑笑,發出輕微的聲音,小狗小貓偎在火塘邊,一邊烤肚兒,一邊打盹兒。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指頭打滾兒,頭頂的豬肉一天天金黃,一點點噴香,夢里臘肉回味悠長。
韓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