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微信,一個工作用,一個生活用。雖然有兩個手機,但其中一個手機不怎么能聯上網,所以微信基本都在一個手機上操作。
昨天下班切換了微信,沒再關心工作群的任何信息(沒理會同事的問話頗為尷尬,此為后話)。到家稍作調整就開始輔導孩子。說起輔導,特別希望孩子每天乖乖的,放學主動做好作業等我回去檢查。遺憾的是,每次都要等我到家他才開始做,甚至是督促了他才做,字也寫的不夠認真。打他吧,怕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打吧,用自己的衡量標準似乎不過關。也許我從一開始就沒太在意學校作業的原因,畢竟還是幼兒園的孩子,我希望給他相對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不想用學習的壓力來打消孩子探索學習的興趣。
幾乎每天,我都會給兒子講繪本、聽故事、看視頻。對比我們這一輩農村娃,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太多。要知道,在上大學之前,除了縣里的新華書店,我連圖書館都沒有去過。精神世界是有多么匱乏呀!感謝這個時代,讓孩子很小就能接觸到很多優秀的繪本,從中能夠鍛煉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開發早期智力。當然,在面對豐富多彩的兒童讀物等教育產品時,家長也要做到優勝略汰,甄別出精華的東西。
今晚的輔導,先讀一遍五味太郎的《鯨魚》,又找來音頻和視頻。在我的帶動下,兒子饒有興趣地跟著視頻畫起鯨魚來。其實,這些視頻不難找,難的是用心找。找一個視頻,聽一個故事,往往比較三四個,再擇優保存好具有親和力,其清晰度好的那一個,以備不時之需。我想,雖然寶寶并不知道家長在背后為他所做的工作,但這種心甘情愿的付出,真的是做合格父母應盡的職責。
寫到這,想起上周六借繪本時(每周借6本換6本),我特別留意了書的厚度和故事梗概,如果太厚,或者太生澀,即便畫面很美,作者再有名,也不打算再借,畢竟對于不足6歲的孩子,他有他自己的理解力,我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說來繪本館真是個好去處。正所謂“書非借不能讀”,自從辦了繪本館的會員,幾乎每周都會去還書、借書。盡管腿腳勞累了,但一旦形成規律,孩子也能跟著從中受益。希望這個習慣能一直保留下去。當然,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也受益頗多,感受頗深。從對繪本的一無所知,到慢慢接觸和了解,逐步深入引導和學習,內心一點點充盈起來,一個個有靈魂的人物動物植物映襯在腦海,難以忘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家庭教育,任重道遠,
失敗是否,且看未來十年。
執著、正念、毫無保留的愛,
我愿意把時間傾注在用心培養孩子上,
陪孩子一起,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