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能回頭的,那就更好地走下去吧。
1.
在學校的通訊社里做了兩年多的記者,最近一次例會上,16級的同學都被要求在會上分享自己在校運會報道中的經驗。后來,那十來個同學都主動輪流起來發言,每個人都說得很認真細致,回顧前幾天的校運會報道,她們做起事來有板有眼,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回過神來一感慨,時間過得真快,而時間在一個人身上留下的痕跡竟能這么明顯。
去年的新成員見面會上,L學妹一站起來就驚艷了全場,膚白貌美小細腿,披著黑長直,說話輕聲細語,害羞低頭笑的時候,全身都散發出動人溫柔的氣息。總的來說,第一印象很不錯。L學妹做事風格如其人,很踏實細致,一開始上手也比較快,但總感覺缺少一股勁,感覺就像是不能說很好,也不能說不好。就這樣,L學妹安安靜靜地過了實習期,成為了正式成員,但性格沒有多大變化,大家對她最多的評價就是穩重。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說,你可以選擇安穩,但其實危險一點也是沒有關系的。
我不知道L學妹是不是作出了可以危險一點的選擇,但大二開始以后,她發生了很多變化。在積極主動接新聞,獨立承擔采寫和拍攝;起來發言時落落大方,目光堅定;對其它同學也熱情親近了許多,你一下子就會覺得這個時候的他,真的是在融入這個集體,她的身影和消息也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前不久,她參加了外媒的一個校園活動,在團隊了參與拍攝和擔任出鏡記者,鏡頭里,她表達清晰,一舉一動都透露出自然優雅。我們以前一直覺得她更適合做一個文字記者,但今年的校運會報道中,她做了攝影主力,文字還是寫得一樣出采。
這次會議結束后,我們一起走回宿舍,我對她說,你真的變了很多。
她問我,是嗎,難道我以前很差嗎?
“不是,是現在的你讓大家感覺你的身上有一股爆發力,新聞力MAX,就好像以前我們想要讓你接個任務時,我們會擔心你,有很多后顧之憂,但現在不管是什么任務,我們都對你很放心”。
其實不僅L學妹,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他們和你有很多工作生活上的來往,但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淀,你才會發現她們有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的變化。你覺得她們成長了,堅定了,但其實你自己也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都能一眼看出別人的變化,尤其是好的變化,但唯獨看自己本身時,我們卻會套上有色眼鏡,盲目地否定自己一切的選擇。
2.
我現在大三了,在一個校媒里做負責人,這其實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不太夠合理的。進入大三,要考慮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來,你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都有可能是猝不及防地問你要結果,要開始考慮以后是工作還是考研,考慮自己是否專心地提高某一項技能來為自己加分。
所以大部分人只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參加社團,大三以后的時間只專屬于自己。開學半個多學期之后,社團和學習的事情確實讓我焦頭爛額了很多次,也白費過不少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尤其是當我看見別的同學有充足的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我都要深深地懷疑自己,我真的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嗎?未來我是不是要一邊承擔自己的選擇一邊后悔?可是,難道我堅持留在社團里就只有一堆壞處嗎?我真的是自找罪受嗎?認真靜下心來想一想,我覺得并不是這樣的。
至少從大一到現在,因為社團、因為跑新聞的原因認識了很多很好的學長學姐,有一些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有些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雖然只有過寥寥幾句的客套和采訪,但往后見面常常能笑著打聲招呼。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但我在大學里真的受到過很多學姐的指導(我們學校女生居多哈),我們專業是學校新開辦的,沒有直系的學長學姐,所以我們常常感嘆自己很孤獨,沒有人能給我們一些指導,但我后來就慢慢減少了這些顧慮,能給你指導的前輩從來不限于直系專業。像在社團里一直帶我的W學姐,外表軟萌,但工作起來氣場十足,沉穩大氣又細致嚴謹,曾經多次“溫柔地”壓下我在緊張和緊急轉態下的暴躁。你和什么樣的人交流,有怎樣的朋友圈,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你的做事風格和生活態度,和學姐共事久了,心態都穩了不少。當然我們都會慢慢成長,只不過說這些人的出現,也許能讓你更好地成長。
大二的時候,老師曾經給我們布置過一個采訪畢業生的專題任務,在很多同學不知道怎么找人的時候,我馬上聯系了當時擔任通訊社負責人的學姐,那時候學姐已經在外面實習了,但還是抽出空余時間接受了我的采訪。我之前和學姐相處過,對她有一定的了解,采訪到她身邊的老師和同學也不難,加上學姐自身成績很好,新聞業務水平也不錯,早早就得到了學院的推薦,去到了省級一個很好的單位。于是在有充足材料的情況下,我順利地早早完成了我的任務,并且得到了不錯的成績。
3.
再后來,我在通訊社里從實習記者成為正式記者,到現在的負責人,除了一些外在的收獲之外,內在的改變也開始漸漸顯露出來。
我想改變一直拘泥于自我的自己,我害怕尷尬但也在學習不讓自己和別人變得尷尬,我開始嘗試主動和別人交流,開一些合適的玩笑,照顧身邊人的感受,像我的學姐那樣,和我的學弟學妹相處;面對一些緊急情況,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依賴別人,往往更多的是自己單槍匹馬地去解決;出現錯誤時,也不再是只想著怎么樣讓自己少背負一些責任,而是沉下心來尋找錯誤的原因和反思自己;上臺說話也不再扭扭捏捏,哪怕是在很多人的場合,也學會了收放自如,鎮定自若。
但以上種種,我很久很久都沒有自己察覺到,因為很多的忙碌都成了習慣,我只看到了生活的表面,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所以就連自己也都沒有意識到,我原來已經成長了那么多,甚至也忘了如今我對學妹說的話,當初學姐也曾對我說過。
我寫下這些并不是因為我覺得留在社團更好,那些沒有社團但有自己想法的同學同樣過得很精彩。我想說的是,選擇不同,生活方式就不同。哪怕我們聽過很多勸告和經驗,可以預測成果和風險,但每一條路都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每一條路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甚至中途走進死胡同。
可是啊,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你的努力也許不能立竿見影,但最后都會潛移默化地融進你的生命里,也許它會不動聲色地回報你呢。所以當我們無法回頭重新選擇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我們眼前走的這一條路是否真的只有重重迷霧,在這條路上我們是否真的像自己想的那么糟糕甚至一無是處。
人固然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只要我們是為了更好的自己,那選擇就沒有對錯之分,不管哪一條路,我們都會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收獲。
很多時候,你在看別人,別人也在看你,我們看見了別人的光彩,也要看見自己的成長。也許你的成長悄無聲息,但你的光芒足夠耀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