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耳邊響起“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個聲音是在2005年的某個深夜。
那段時間我如癡如醉的用我那奔騰4處理器17寸飛利浦翹屁股顯示器的創業失敗后的唯一固定資產,觀看各路大神的演講視頻。連續不斷的無數個深夜攝取其中的營養,喂養我如饑似渴的大腦。
在心里盤算著每天進步1%,一年365天,那豈不是365%的進步。想一想都令人興奮不已,你說我能不馬上行動嗎?當然,自此以后我開始大量的學習。
而事實上我卻錯了。
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真相,成長不可逆轉,所有新的成長都是在上一次成長的基礎上。而不是你決定的每天進步1%那一刻為新進步的基礎。這一天僅僅是第二天的基礎,自此與第二天進行合并、交融、融為一體,進化成新的基礎。每一天都如此,這就是成長的復利。
現在,拿起修正液把365%涂掉,
換成:3800%。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看錯,大家都沒有看錯。每天進步一點點,那1%在一年之后進步為3800%。
在這個數字面前,我能不興奮嗎,瘋狂嗎,甚至著魔嗎。當然要,肯定要,一定要。
于是,我接近完美又近乎苛刻的閱讀,只字不差。因為我覺得過去的我根本不是在閱讀,干脆就是不會閱讀,所以才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睜眼瞎。
細思極恐,若不是過去我的店長身份,以至于我我需要不斷的輸出。因為我每天早晨都需要開晨會,我不能隨便說說吧,不能,而且要認真思考的說。
提前一天準備第二天早晨晨會是我的基本姿勢,怎么準備?
閱讀,閱讀、閱讀。
“是因為第二天晨會需要,倒逼我今天不得不在閱讀的過程中消化、理解、推演、輸出,雖然沒有做到只字不差閱讀,但也做到了不斷重復。你不可能晨會照著書本讀吧,反復在大腦中演練,反而讓我吸收了大量知識。”
從另外一個角度望過去,店長這個身份成就了我!因為我要天天講,時時刻刻講。
本質上這是一種方法論———
“教別人是最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
方法論也可以運用到職業生涯規劃,我們這樣思考其實就簡單了———無論如何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個管理者。
因為那管理者自帶教人的屬性。不教不行啊,誰讓你是店長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領導越大,成長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