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去Jack 和 Gail 家,圍著他家的壁爐談書會的事兒。Jack 夫婦退休前都是律師。退休后 Jack 想組織一個只有男士的讀書會,因為 Gail 參加了一個只有女士的讀書會。
Gail 問我最近正在讀什么書,我說正在讀 The Brothers Karamazov.
“Fyodor Dostoevsky's?” 她問道。
我說是的。
“Really? Wow!” 她有點兒吃驚,但沒再說什么。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有點異類。
估計現在很少有人會去讀這本書,除非是以純粹學習或研究為目的。而我一般讀書都是為了消遣,或者稍微嚴肅一點兒說,就是為了充饑。覺得大腦時不時會感到饑餓,需要補充點兒什么。而每當這時,最方便的就是隨手挑一本滿世界躲都躲不開的暢銷書,時髦的言情小說,讓你放不下的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動作片的那幾個高產作家的小說,還有時事丑聞和各種雞湯。
其實這次選這本書也是出于偶然。
有一天在跟兒子泛泛地談論世界文學,他說如果有一天他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讀書,他的目標就是先在每個國家挑一本書來讀。我說要在蘇聯這個文學大國里挑一本書,可不容易。他說他會選 The Brothers Karamazov。正巧我家里有這本書,我就說,我先替你讀這本書。
翻出來一看,厚厚的一本700 多頁,全是密密麻麻的小鉛印!以我的閱讀速度,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看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開始了,就一定能看完。
開始讀之前先敬仰了下這本書的譯者 Constance Garnett。這么一個大部頭,不知花了多長時間翻譯的,更別說難度了。對于外文書,原則上,如果有選擇,我都會選讀原版的作品。自從修了一門翻譯資格課程后,對翻譯作品的態度就變了,能看原版就看原版。尤其是翻譯成中文的書籍,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就不一定是原作者的意思了??上ξ襾碚f,除了中文,可以選擇的就只剩下英文書了。所以中英文以外的書,只好看英譯本。
第一頁就給我一個下馬威。這部書的英文翻譯用了大量的復式句型,對于我這個理工科出生的人,又習慣了現代暢銷書里通常淺顯易懂的簡單句,好幾次我得停下來分析句式才能明白它的意思。好在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原作者的(或者說是譯者的)思維,也就越讀越順。但整本書還是用了我大半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這本書買得真值! 有個平時一起跑步的朋友說他用了八個月時間讀完“戰爭與和平”, 他可是個英語是母語的律師!這消息對我多少是個安慰, 不務正業讀書的,可能這個速度也不算太丟人。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稱為文學界最偉大的心理學家,真是名副其實。按動作片的節奏,這個故事情節很簡單,三個兒子一起回家,其中大兒子德米特伊一直與父親有過介,覺得他應該從很早就過世的母親那里繼承一筆可觀的遺產,現在到了法定年齡,回來結算。但父親說這么多年陸陸續續都已經全給他了。更要命的是,他們愛上了同一個女人,使父子間已經很緊張的關系雪上加霜;而德米特伊的未婚妻又與二兒子伊旺相愛; 這時小兒子艾利克斯不顧父親的反對搬進了修道院。這些復雜的家庭關系以及他們各自與上帝之間關系的掙扎,從故事開始貫穿至最后父親被謀殺,德米特伊因此入獄受審并被判有罪,他們各自內心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而復雜的變化。書中大部分是這些細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寫,他們內心關于宗教、倫理、哲學的思想斗爭、困惑和掙扎。
回頭看一百多年后,我們無論在情感還是人性的成長道路上,都沒能走太遠。這些至今依舊是我們人類的掙扎和困惑。男人依舊為金錢和女人打得頭破血流,身敗名裂;女人為男人怨恨嫉妒,互相陷害。"Man loves to see the downfall and disgrace of the righteous. " ,小人自古至今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充滿了矛盾,每個人都有兩張面具,至于什么時候翻出那張牌,就看個人內心世界上帝與惡魔的斗爭誰贏誰輸。
特別吸引我的,是書中反映的當時人們對于宗教的困惑。上帝是否存在? 這個千古絕問,作者也沒有回答。但書中不止一次提到那些無神論者的說法: 上帝無疑是偉大的!上帝這么偉大,就算他不存在,也要創造一個!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父親和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可能的私生子,只有小兒子艾利克斯是個篤信上帝的信徒,而單純、正直而善良的他,正是貫穿故事始終的精神支柱。其他的幾個人,一個被他殺,一個自殺,一個成為殺人嫌疑犯,還有一個最后近乎精神異常,我以為這很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態度,這些人物就是他自己內心掙扎的具體體現;又何嘗不是世界文明一百多年來一直的掙扎!
小說的結尾表面上是個悲劇,但在更深的精神層面上又是個充滿希望的結局。德米特伊自己重新認識了自己,悔過自新,并愿意開始新的生活。 同時他的兩個兄弟都堅信他的無辜。作者特別通過辯護律師的辯護演講,向人們展示了德米特伊性格中誠實自尊的一面,同時向人們提出一個問題:面對犯了錯誤的人,在懲罰和救贖之間該如何做出選擇,是提供重新做人的機會,還是將他徹底摧毀,永不得翻身。
小說最后一個場景,參加完一個曾經被深深傷害過、一個孤獨倔強不被小伙伴們理解的少年阿魯沙的葬禮后,艾利克斯面對阿魯沙的幾個悲痛不堪的少年朋友說:"Certainly we shall all rise again, certainly we shall see each other with joy and gladness all that has happened."
“讓我們手牽著手!”少年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希望,就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