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回憶篇(六)
在喀什的時候,半夏她們住在喀什的黨校宿舍里,上下鋪,現在也想不起來那里的被子是從哪來的,倆人一個床位,也不知是誰安排好所有的吃飯住宿。肯定有人安排的,在那里住的第二個晚上有聚餐,半夏把自己喝醉了,也不記得原因。就是想體驗一下醉的感覺吧,藝術實踐結束就大四了,半夏從來沒喝醉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吧。也許是想這個大學生活有一些可以被記住的事情吧。其實也都忘記了,誰會記得呢,這沒有起伏的大學生活,仿佛從來沒活過一樣。
整日迷迷糊糊的過,從來沒想過活著是為了什么。還好現在開始去想這些問題,誰的青春不迷茫,好像有誰說過這句話。
大學時期的半夏,有些傻,有些呆,給人感覺很憂郁,這也是同學對她的評價。和宿舍的每個人都在一起很親密的玩過一段時間,最后和蘇蘇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一直到現在。在喀什半夏切水果把手切破了,蘇蘇幫半夏洗不知在哪弄臟的衣服,半夏還是挺感動的。
還是繼續去看看喀什的高臺民居吧
高臺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東北端一處建于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民族聚居區,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喀什展示維吾爾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風情的一大景觀。
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一處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傳統歷史街區,老城民居多以土木、磚木構成,是研究少數民族生活習俗和建筑特色的重要物證。
高臺民居這里的維吾爾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磚房。在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一定會迷路。這是真的,進去之后一定不要跟丟了。高臺民居既是維吾爾族傳統手工藝制作的絕佳場所,也是維吾爾族美化環境、雕刻與繪畫藝術的殿堂。
房屋是用泥巴和楊木搭建而成的。木頭去枝之后,沒有刨削加工,直接用來架構和支撐屋頂、閣樓和陽臺。整個街區看上去都是晃晃蕩蕩、松松垮垮的。但據說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許多房子都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