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網絡:
1872年冬至這天,江蘇清河知縣萬青選夫人,誕下一女嬰,按時令節氣,取名萬冬兒。又因排行12,被習慣稱為十二姑。萬冬兒幼小聰明伶俐,深得萬知縣喜愛,無論走到哪里都帶在身邊。在當時的清河縣有一景:萬知縣的官轎外出訪客會友,后面跟著一頂小花轎,坐著的就是萬冬兒。父親與客人會談時,萬冬兒在一旁安靜的傾聽,耳濡目染,學了些處理問題的本領。漸漸長大的萬冬兒鬧著老爸,進了萬公館讀書識字,并顯現出管理才能,從母親手里接過總管之職,把一大家子幾十口人管理的井井有條。萬冬兒25歲,由父親作主,嫁給了淮陰縣令周起奎兒子周劭綱為妻。周劭綱性格隨和,忠厚篤誠;萬冬兒精明能干,在周府中姑嫂有了摩擦矛盾,都會說請十二姑來評評理。萬冬兒都處理的干凈利落,讓人心服口服。35歲時,萬冬兒一場大病,不治身亡。娘家悲痛萬分,要求周家置辦楠木棺材,要披五層麻,漆七層漆,做像模像樣的道場。然而,已經敗落的周家,食粥度日,無力按萬家要求操辦。無奈之下,只好把靈柩厝于庵中。直到28年后,萬老太太去世,周劭綱用多年來攢下的一筆錢,把妻子的靈柩領回淮安下葬。萬冬兒是嫁入周家第二年時,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周恩來。萬氏長得很美,周恩來相貌酷似生母。1945年抗戰勝利后,周恩來在重慶對眾多記者說:“35年了,我沒有回家,母親墓前想來已白楊蕭蕭,而我卻痛悔親恩未報!”此后周恩來多次表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1965年已經是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帶頭移風易俗,讓侄兒周爾萃代表他回到家鄉,平掉淮安的周家祖墳,棺木就地下沉,退耕還田。母親萬冬兒的墳也被平掉了。周恩來與魯迅同宗同族,為北宋大儒周敦頤后代。二人為叔侄關系,卻終生沒能相見。解放后,許廣平到中南海周恩來家中作客,周總理親熱的說,排起輩分來,我應該叫你嬸母。1969年“九大”期間,周恩來特地到北京飯店拜訪魯迅弟弟周建人時說,建老,我已查過,您是紹興周氏20世孫,我是紹興周氏21世孫,您是我的長輩,我要叫你叔叔來!1976年1月8日,世界上一盞智慧之燈熄滅了,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萬眾敬仰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他一生無子女 、無房產、 無墓地 , 兩袖清風,鞠躬盡瘁!2021年1月8日,是這位偉人去世45周年。
從微博上看到這篇文字,感覺非常有史料價值,分享給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