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寫院&簡書寫作營
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來的有,但不多,更多的是繼續走動,延續親情。
我的好友自己和丈夫相繼得了絕癥,但是在父母都走了之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照管3個妹妹及侄男外女們。
1.連續喪弟之痛
好友有兩個弟弟,三個妹妹,大弟成家后不久因車禍去世,留下了一兒一女。小弟還未成家因病也去世了。父母受到這雙重打擊之后,重病臥床不起,作為大姐的她就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一邊照顧父母,還要兼顧三個妹妹和侄女兒和大侄兒。因為弟媳常年在外打工,他就把大侄兒和侄女兒接到家中,就這樣她照顧著一大家人。
后來三個妹妹都成家了,雖然都有了家庭,但還是依賴著這個大姐,父母的身體逐漸好了起來。眼瞅著大侄兒和侄女兒也相繼上了初中和高中,日子終于熬出頭了。
2.禍不單行
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好友患上了絕癥,做了大手術,這件事沒敢告訴父母,怕他們承受不了。
在女兒、丈夫及妹妹的精心照料下,她的身體漸漸恢復了,這時父親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去世。
她也只能將悲痛埋藏在心底,將媽媽接到自已家中精心伺候,可禍不單行,不久丈夫體檢時查出了問題。
女兒在省城工作,聽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回,帶著父親到省城醫院又做檢查,最后確診為絕癥,在省城做了手術。女兒心疼媽媽,盡量自己獨自照顧爸爸,可盡管如此,好友也因為著急上火,病了一場,身體也變得虛弱起來,母親知道了女婿的病情,急火攻心,送到醫院搶救2天,也去世了。
3.分家產
母親去世前跟好友留下了口頭遺囑:父母房子賣了分成5份兒,給他們姐妹每人一份,剩下的一份給大弟媳婦。三個妹妹不同意,因為父親去世前已經給了出嫁的大孫女兒2萬,大侄兒上大學,奶奶又將手里的積蓄5萬全部給了孫子。
父母這些年都是女兒們在照顧,這兩個孩子又都是在我的好友家成長起來的。弟媳常年在外打工,對父母沒盡過孝,干嘛要她一份呢?
好友最后以大姐的身份告訴妹妹們:這是母親的遺愿,不能違背!最終還是將那份兒給了大弟媳。
4.切膚之痛
如今侄男外女都已成家立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妹妹們各自過的也不錯。自己的女兒也有了心儀的對象,正籌備婚禮。好友也退休了,一切都很順心。
我的這個好友一直就是家里的頂梁柱。外甥女兒家孩子沒人看了,妹妹和妹夫打架了,誰有病了……總之什么事兒都得找到她,逢年過節的都到她家來聚,但好樂此不疲。
她常說:“父母不在了,我是大姐,我不照顧這一大家人,誰照顧呢!”
不幸又再次降臨到好友的頭上,前些日子她的二妹妹晚上散步時被車撞了,在重癥搶救了三天三夜,可最后還是去世了。
這一次打擊讓好友衰老許多,10多天的功夫瘦了一圈兒,我們幾個好友邀她出來勸她:人已經去世了,要為自己、丈夫和女兒考慮,另外還有兩個妹妹一大家子人需要你照顧呢。
她說:就過不了這個勁兒,妹妹太年輕了,剛50多歲。整日為自己的兒子勞碌著,沒有享一天福,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如今卻這樣離開了我們……
好友這一輩子都是在為弟弟妹妹們勞碌著,心甘情愿付出著!誰說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就不來往了?我的這位好友豈止是簡單地來往,更多的是像媽媽一樣在照顧著一大家子人。
最后我想對大家說:
父母走了之后,兄弟姐妹能否再繼續往來,決定于兩個因素:
第一,父母在世時家庭的氛圍是溫暖融洽的,遇事父母能夠一碗水端平,對待所有的子女都一視同仁,當子女出現矛盾時能及時恰當的化解,最終兄弟姐妹們還能一如既往地和諧相處的。
第二,兄弟姐妹中的老大起關鍵作用。都說長兄如父,長女如母嗎?如果這個老大能夠多付出奉獻,平日里對弟弟妹妹們的大事小事都能即時關心并幫助,逢年過節將弟弟妹妹們聚到自己家中,在兄弟姐妹中就會有威望。當父母去世了之后,弟弟妹妹們仍會聽老大的,就會把老大當做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一樣對待,那么這個大家就不會散。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