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蘇,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一級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山里人山外人》、《黑燈》、和長篇小說《五里鋪》等。曾獲湖北省第四屆“文藝明星”獎、首屆蒲松齡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三屆、第四屆湖北文學獎、第六屆屈原文藝獎、第七屆滇池文學獎。
寫有意思的作文
——著名作家、華師博導曉蘇文學講座的思考
作者:三味
? ? ? ? 12月1日下午,著名作家、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曉蘇作客仙桃一中海天文學社,開展了一場題為《寫有意思的作文》的講座,其幽默風趣的風格,贏得了在場師生及仙桃作家的陣陣掌聲。我有幸受邀參加了這次活動。
? ? ? ? 工作之余,我喜歡參加一些文藝活動,聽一些專家學者的講座,也經常去武漢參加此類活動。然 而,有些“老學究”照本宣科式的講座,總令人食之寡味,非常枯燥。有些講座自己沒有詳細了解,水平沒有達到或者沒有準備,就容易聽得云里霧里、直打瞌睡。唯獨這一次講座,自己聽得津津有味,從開始到結束,詳細的聽完了。曉蘇教授第一次受邀來仙桃做講座時,我因工作原因沒能參加,遺憾了很久。此次參加這次活動,整場聽下來,讓我受益匪淺。曉蘇教授在講座中,舉例子、講故事,由淺到深為大家講解了怎樣寫出一篇有意思或者有意義的作文。
選材生活化
? ? ? ?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作文教學是走偏了的,學生寫作文按照老師要求的來,老師教學按照教科書里來,教科書按照考點來,如此教出來的作文就偏于教條化了。如果要求寫做好事獻愛心、做文明講禮的小學生等類型的作文,必然少不了雷鋒叔叔,他怎樣怎樣,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如果要求寫愛國敬業、英雄人物等類型的作文,必然少不了黃繼光、邱少云的革命事跡;如果要寫父愛、母愛等類別的作文,必然少不了深夜雨中父親(或母親)背著病重的自己去醫院……
? ? ? ? 在應試教育和老師教學的影響下,好幾代學生寫著類似的作文,正面積極反映著別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生活。
? ? ? ? 筆者過去也曾帶過幾年的作文課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教學必須要結合考試,要讓學生短時間內看到效果,而忽視了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專門的作文課堂上,專業的教材里有案例,老師會講清楚作文框架,以及需要運用到的形容詞、修辭,甚至會將該寫多少段、多少排、多少字都會講解清楚。這樣教育下的作文,基本上大同小異,讓學生進入了“作文工廠”,使他們的作文成為了產品。
? ? ? ? 近些年來,市場上也出現了專門針對學生作文的好詞、好句、好段方面的書籍,有些老師會善意的要求學生購買,多儲備一點作文素材。卻不知,這樣子也抹殺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讓他們更多的是依賴,直接用別人總結出來的東西,就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寫出的也就是別人的作文。
? ? ? ? 曉蘇教授在他的講座的第一個部分中,就強調了作文選材必須生活化,寫自己經歷過的、感悟過的、生活過的作文。
? ? ? ?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大,成天不是學校就是家里,再就是補習班,哪有時間觀察生活。
? ? ? ? 曉蘇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生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室里、家庭里都可以觀察。同事,不僅要寫正面生活,一些背面生活也可以出現到作文中。他強調,寫作文要全面、真實、客觀、原味的反映問題。
? ? ? ? 在講座中,他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
? ? ? ? 此前他收到過一篇作文,文中描述著作者坐在班級最后一排的故事。作者的家庭條件并不怎么富裕,基本上沒出去玩過,但他發現自己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班級的最后一排。最后一排坐的都是班級里最調皮、成績不好的學生,他的成績也不理想。最后一排壘著高高的課本,老師看不到這里的情況,他們卻可以將班級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最后一排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睡覺、打撲克、看小說,都沒有人管。后來,作者筆鋒一轉,說出了自己也想坐到第一排,做一個好學生,用文字將心聲娓娓道來。
? ? ? ? 點點滴滴,卻說出了作者心中的想法,情感真摯、語言樸素。曉蘇教授給予了這篇作文很高的評價。試想想,在平時的習作中,又有多少學生會想到班級最后一排可以發生這么多故事呢?
立意人性化
? ? ? ? 曉蘇教授講到,人性是多樣的、復雜的,寫作文也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合人心、合人性。
? ? ? ? 他講到這節的時候,我一直在腦海中回想著余華小說中的一些情節。在我看過的余華小說中,除了《許三觀賣血記》最終有個相對完美的結局之外,《活著》、《兄弟》、《第七天》等多部小說的結局都不怎么完美,殘缺中卻反映了人性的復雜和多樣。比如《活著》中的福貴,從紈绔子弟到貧農,從幸福一家到孑然一身,他的經歷跌宕起伏,令人深思。《第七天》是余華近些年出版的小說,他用一種虛擬的手法,揭露了社會的一些陰暗面,反映了各個階層的生活。
? ? ? ? 而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人物的刻畫比較單一,壞人就一定有一副壞人面孔,好人就一定是好人相貌。使得學生作文中,缺乏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一定的真實性。
? ? ? ? 在講座中,曉蘇教授舉了三個例子。
? ? ? ? 其中一篇寫的考場故事,講到作者因在考場上,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想抄又不愿抄而多次自我斗爭的過程,情節細膩,內心活動十分豐富。而另一篇則寫的男孩隨母親坐車出行。整輛大巴車上只有4名女乘客,20多名男乘客,車子行走幾個小時之后,大家都需要上廁所,男孩也非常著急。車子行走在半路突然發現了一處廁所,4名女乘客很快上完廁所,男孩憋著尿慢慢移動,等到他廁所門口,男廁處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男孩母親上完廁所之后,要求男孩到女廁方便,就當男孩準備走到女廁時,男廁這邊的乘客便起哄說男孩不是男人,于是,男孩又排在了男廁后面,如此反復,男孩內心多次掙扎。后來評比中,這一篇作文取締了前一篇,獲得了那次比賽的第一名。評委給出的理由是,考場上沒有那么多時間做內心斗爭。
? ? ? ? 曉蘇教授舉得第三個例子,取自于他自己的生活。大致細節曉蘇教授考上大學的那年,嬸娘按照當地風俗決定給10元錢給他,可嬸娘沒錢,她決定上山挖10天的黃姜曬干賣掉,換10元錢給他。嬸娘的年紀比較大,大家都勸她不要上山,可嬸娘執意要去,每天清早上山挖黃姜,晚上回來洗凈切片晾曬,樂此不疲。到了第7天晚上的時候,嬸娘家里人發現她沒有回家,全家人出動到一個山谷里找到了嬸娘,她挖黃姜不小心從山上滑落下來摔傷了。沒辦法上山挖黃姜的嬸娘,將前幾天收集而來的黃姜背到集市上換了8元錢,可還是不夠10元,這下子讓嬸娘很是苦惱。他家的地里種了一株南瓜秧,自從長了南瓜之后,他母親便將每一個南瓜刻上了數字,1到8,南瓜越長越大,數字越來越明顯,不過8個南瓜中,就數5號和8號南瓜最大,也被他母親格外照料著,每天都會去看看。有一天早上,母親前去田里察看,突然發現這兩個南瓜不見了,也不知道是誰摘了去,這讓母親郁悶了許久。
? ? ? ? 到了曉蘇教授去學校的那天,嬸娘急忙趕來顫顫巍巍的遞上了10元錢,誰都不知道嬸娘從哪里湊來的錢給他。那天父親送曉蘇教授上了進城的客車,臨上車比較口渴,就下車到旁邊的供銷社買水,誰知道一進去就看到柜臺上赫然擺放著5號和8號兩個大南瓜,他們非常詫異,連忙問店員是誰賣給他們的。店員解釋,這是當天上午一個很大年齡的老太太背來賣的,原本只賣1塊多的南瓜,她說有急事需要錢,硬是賣了2元。
? ? ? ? 男孩上廁所的內心掙扎、嬸娘的善良與“偷竊”。曉蘇教授通過這些案例,講述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性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寫作文要從人性的多方面來寫。
表達細節化
? ? ? ? 他強調,所有作文的描寫,細節非常關鍵,要學會觀察細節,用細節說話……
(曉蘇教授講到這一節的時候,恰好是下午下課,一中的學生時間都比較緊張,晚上還得趕著上晚自習。這節講得比較倉促,筆者也記得不大詳細。)
筆者的一點思考
? ? ? ? 曉蘇教授此次的講座,雖然針對的是中學生,但讓筆者看來,對很多寫作者也很有借鑒意義。
? ? ? ? 過去很長時間,我寫作和教學生寫作文,認為一定要寫一篇有意義的作文,很多內容甚至虛構,就像雞湯文一樣,前面寫一大堆勵志故事,然后告訴你一個真理。在講座中,曉蘇教授提到過,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一件事也不一樣,不需要按照固定的思維和模式去寫作,特別是不要用別人的故事來寫作。寫作得源于自己生活過、經歷過、感悟過的事情,這樣子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有趣或者有意義。
? ? ? ? 也有人認為,寫作文一定要高達上,至少要正面積極。在這次講座中,曉蘇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山有陽面和陰面,每一面都是不一樣的風景,除了正面的風景以外,陰面也可以反映人性、反映生活,也可以寫出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 ? ? ? 他的這些觀點,無疑給糾結作文選題的學生很大幫助。文章源自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多留心身邊的事,用多樣的眼光看世界,也許會發現不一樣的美麗,寫出不一樣的精彩。
寫自己的故事,讓別人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