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外婆家過的。因為我媽媽生孩子厚,一年一個,姐弟三個媽媽帶不過來,只好將我送給外婆帶。外婆家在離我家十里路遠的小楊莊。小楊莊本來是紅旗大隊的,后來扒了一條四五米寬的枯溝河,小楊莊就被河與大隊隔開了,而與小楊莊近的任莊大隊也不愿意要這個十幾戶人家的小莊子,小楊莊就成了“三不管”地區,莊上人戲稱“小臺灣”。就這樣小楊莊就成了“小臺灣”。我大部分童年的快樂都留在了這里。從我家去外婆家要走一條兩米多寬的土路,走完以后是一座石橋,架在枯溝河上的。過了橋,還要走橋下的小溝跨過去,順著橋側的堤壩走上十來分鐘才能到外婆家。外婆是裹的小腳,走路慢慢吞吞的。記憶中外婆總是喜歡笑,臉上的皺紋一道道的,牙齒早就掉了,嘴巴癟癟的,掩飾不住地開心。媽媽說她從小就因為姊妹多,共5個,她就沒有讀書,其他四個最低初中畢業。七八歲就會做飯,十幾歲就和外婆去抬泥筐,她不住地催外婆走快點,還很生氣比別人慢,因為媽媽性格很要強,不能忍受比別人掙的工分少。“可是我忘了,你外婆是小腳……”媽媽說著,眼晴里有星星閃爍。
“你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想家了,就發脾氣,誰也哄不好。你外婆只好背著你,走十幾里路。走路累了,你外婆想歇一歇,你不讓,用小拳頭捶。走到我們家不遠的地方,莊上的三姐說認識你,看你外婆累了,就說幫你送回家。姐前腳剛騎車走,你外婆心里卻不放心了,趕緊小跑來看看,等你外婆氣喘吁吁趕到我們家時,你早己在家玩了。你外婆拍拍胸口說還好,還好,她快要擔心死了。”媽媽說這話時,我已經長大了,卻不記得這件事了。只不過在頭腦中,已逝去多年的外婆仿佛只是剛剛離去,有掛念,有回想。人不在了,愛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