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與價值感,其實就是自己為什么活著。
##催和比
一到過年,該催婚的要問,什么時候結婚啊,你看人家二狗子,離都離了兩次了。
結了婚的,要問,什么時候生孩子啊,你看隔壁三貓子,一窩生了12個,啥?哦,叫貓的就一定是貓嘛?是的。
一大家子親朋好友,雖然有些不親也不好,但要假裝一下嘛,不然多沒有年味。
熱鬧的推杯換盞叮叮當當也掩蓋不了嘰嘰喳喳七嘴八舌。
你兒子500強啊?哦喲,真不錯啊。
我兒子不強,在中國銀行,也就是一個小行長,一年才百十來萬。
是吧,那要我女兒向你們學習了,這死孩子,跑到美國,也不回來,在那個什么福,全家福?對對,斯坦福畢業了,非要在那邊工作,這不還給我10萬,讓我過年去那邊。
什么?你兒子都還沒生孩子啊,真是幸福,不著急。
我這孩子都生了兩個了,一天天把我累的啊,早上接娃晚上送,帶不好了還不高興。
是啊,我讓他們生,他們就是不生,我說,你看我車都買好了,這么高,這么大,好幾十萬呢,快生出來,我帶孫子兜風啊。......
這么一大段,別說聽了,我現在看著頭也有點暈。
但為什么每個人尤其是5,6十年代的父母,要這么攀比呢。
而8,9十年代成長的一批人,也一樣啊,你的包,我的表,他的車,誰的DIAO。王三的房子在內環,熊四的護照已用完。
##階層
只是不同的階層,比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有的,比公司,有的,比投資。
再有的比面子,也有的,比里子。
這些都來自于一個詞,存在感。
就是每個人都有意識無意識的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什么。
有一部分人工作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工作。
有大部分人活著是為了比別人活的好。
有一部分人活著是為了工作,工作不是為了活著。
這就需要用價值去衡量存在感,價值這個詞誕生之初,就在于比較,沒有比較就沒有價值。
##價值感
哪里來的價值感呢?
最強的,愛
? 家人的愛,可以讓自己有價值感與存在感。愛是對你好,不是義務,比其它人對你好。
最深的,歷史
? 有一些人會從書中去尋找,從歷史中去思考,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最廣的,比較
? 當前兩項都缺失的情況下,那只能去比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父母那一代,生長于特定年代,大多數人,沒有涉獵多少知識,也沒有讀過物種起源,更不知道地球有多大,人類存在多少年,天上一顆顆亮亮的星星到底是什么,他們不知道這個民族經歷了多少代興衰起伏,近代清末、民國到新中國的一路坎坷與光榮,國企改革分稅制,當代昂揚幾十年,雖然他們都是其中的親歷者,被參與者,他們只是一路柴米油鹽張家長李家短,過了一輩子。他們只是要知道,他們每天為什么活著。
你讓他們說出生命的意義,太苛刻,他們只能把存在感,自己為什么活著去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么最直觀的就是生孩子,體面的工作,大把的月薪,當然這也是他們功勞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愛他們的話,能盡力就幫幫他們,掌握到不縱容就好。
而上面說的那些,這一代80,90能答的很好的也不多。也會去比較,小到鞋子,大到房子。就算不比較,也難免不被影響,就像你想唱歌,旁邊桌子也在唱一樣。你小便,旁邊的熊孩子也小便,然后笑嘻嘻的看著你尿的有沒有他遠一樣。
不過不重要,開心就好,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且為之快樂,就可以了,其它的,管它呢。
那么多人,總是要有大多數人,開心或痛苦的去比較,去活著,還有一小部分人要思考大家的未來和方向。
存在就是合理,不以比較為目的,但以比較為游戲。
關鍵是度,適當的虛榮是上進,過度的虛榮是失信。
每個人都逃不掉的是存在感、安全感與希望,
也就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場景是,
我坐在那里,我很美,我不餓,也不冷,明天更美。
#我是大宇之魚# 我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