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怕問題,因為事物相對存在,它之所以是問題,因為存在答案。沒有答案,就不能叫做問題。所以,我帶著十足的熱情,去琢磨水果行業。
七年前開始做的時候,我很激動。覺得這個行業真的夠大,夠原始,容得下我的縱馬江湖的豪情。這幾年我們做的嘗試特別多:種植,擺地攤,開專賣店,搞加盟,做電商,搞微商代理,做批發,做產品,搞培訓。錢沒掙到,掙夠了教訓;青春沒了,有了認知。從今年開始,試著跳出這個行業,跳出日常的業務,再換一個角度看我們這個行業。
目前,對大家而言,所有的希望無非是自己能運營好品牌。有的人,放棄曾經擁有,從零開始參與生產種植,想做產品品牌。有的人,苦苦積累十來年,開了不少店,想做渠道品牌。而現在,很多做渠道品牌的公司,又開始涉及產地,想做自己公司的產品品牌。在我看來,從自己主營業務跳出來做別的事情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為領導者的高瞻遠矚。二是,變者,窮也!做渠道品牌,盈利微薄,繼續擴張感覺是漫漫長路,中國區域性差異太大,水果非標品。運營難以標準化,做不好統一。規模越大,越不經濟。而且進入的人才少,管理難度增加時,組織能力跟不上。行業內渠道品牌的改革,是被逼無奈,因為找不見一個高速增長的點,也找不到一個價值高地。
而做產品品牌的公司更痛苦,渠道說,需要穩定的產品。產品說,需要穩定的渠道。這句話不細心看,還理解不了其中的秘密。其實大家都不穩定,卻想著要求對方穩定。舍己救人,這個太難。合作之間,情義只能做短暫的維護,而互利共贏才能永恒。大家都不穩定,也不能要求對方穩定。所以,做產品品牌,發現渠道難控。
還有老天爺,你不可能在播種的時候,猜到幾個月以后的天氣。還有運營團隊,這更是一件痛苦的事。要么沒人做事,靠自己去扛。要么單個產品,養不活團隊。沒有專業的運營,哪有品牌了?有了專業的運營,單一產品,一個億怎么做?五個億怎么做?這里面的難度,我們都清楚。
讓我們出發的理由是,中國那么多人吃水果,蛋糕夠大。
而現實的情況是,有無數的人在吃。
而讓我們能堅持的理由是,市場總會淘汰一批,行業會洗牌。而我的品牌熬過去,活下來。
而事實是,對手像韭菜,割完一批長一批,而且都有其生命力。
我不說我的結論,因為實話并不一定能為大家接受,而且接受了,會比較痛苦。
我的建議渠道做品類創新。產品定位做爆品,而不是品牌。
問題都確實存在答案,而有些答案思考的時候需要時間,實施的時候需要時間,產生效果也需要時間,所有的時間加起來,可能不是一個生命有足夠的時間去承受。
我知道有很多的人在痛苦,也在迷茫。或許,我們拿著養家糊口的心態,而不是改變的心態,會更好一些。
對我們公司而言,是在清醒的痛苦里,再做摸索。我們過去做過的所有事情,不代表一種方法,也沒有任何可以吹牛的成就。
水果專賣店,不是洗牌的時候到了,是創新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