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欽佩于20世紀身殘志堅創造奇跡的有盲聾啞身體缺陷的海倫凱勒,值此教師節之際,更想到她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同樣令人肅然起敬。
莎莉文老師從小視力就非常差,在她做我的家庭教師的時候,也只不過剛剛能看到些許光線而已。一個不怎么健康的弱女子獨自遠離她的朋友,來到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村落,這種勇氣不能不說是受了冥冥中某種力量的支配。這豈止是為了“我們每個月付他25塊錢”!她為了我不辭一切辛勞,以她微弱的視力為我念了許多書,不僅是我接觸這世界最初的橋梁,最主要的橋梁。
我與她非親非故,她為我所作的一切,豈止是因為“喜歡我”這句話所能夠概括的。
其實,在安妮心里,也有矛盾——“可憐的安妮!她讀完了凱勒上尉的信以后,覺得沮喪極了。她一點兒都不喜歡這份工作,不喜歡。呆在南方一個古老小鎮上,人生還有什么希望和情趣可言呢?”雖然如此,但是以安妮目前的處境而言,她并沒有其他的出路。因此,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后,她決定接受這份工作——盡管這份工作并不盡如人意,但是最起碼可以憑此糊口。
? 為了謀生遠走他鄉的安妮,有過快樂的童年時光,有災難降臨不幸(安妮兩歲多并患上砂眼、母親因得了肺結核離世、安妮和弟、妹分別寄養姑媽或堂哥家),后來投奔德士堡救濟院,不愿就此屈服執意走出救濟院——“在隨后的三年,安妮依舊是在救濟院度過的。她幾乎什么都看不見了,但是夢想并沒有破滅,無論如何,她的意志和信念無比堅毅,她一定要離開地獄一般的救濟院”,通過努力安妮入學(柏金斯盲人學校)直到畢業。
? 安妮為什么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海倫?剛剛見到海倫,安妮就非常忐忑,因為她面對的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野獸”。不過,既然已經來到了這里,安妮只能竭盡全力地去做好家教的工作。終于安妮把小野獸般的海倫按原則收服教好了,這或許是下馬威吧,真是可敬!其次,通過手寫和觸摸方式,安妮讓海倫深刻領會到“水”這個詞的寫法和意義,安妮從而培養海倫對她的信任以及對學習的樂趣。為了教海倫學會閱讀,安妮真是煞費苦心。安妮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有達到目的。她絞盡腦汁,改變策略,使用盲人用的字母板作為教學工具,終于使海倫豁然開朗。至此,海倫的學習進入了突飛猛進的時代。
? ?即使是海倫的父親,也對海倫無計可施。致使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只有凱勒太太(海倫的媽媽)很相信新來的老師,對安妮充滿信任,微笑地安慰她丈夫說:“放心吧,亞瑟,她可以勝任!”
? ?在安妮心中,雖然海倫眼盲耳聾眼瞎,但是她相信海倫也有著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除了這些生理上的缺陷之外,海倫和常人毫無區別,她的本性并沒有隨著她生理上的缺陷而減弱。因此,安妮在海倫身上寄予了很大的期待。而且,她充滿信心。
? ?安妮用極大的愛心、耐心和毅力,在沒有任何教育經驗可以遵循的情況下,從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的興趣出發,在摸索中成功地將海倫從一個心智未開、任性無知的小女孩逐漸培養成一個知書達理、才華橫溢的少女,直至進入大學。安妮將畢生都獻給幫助海倫凱勒脫離枷鎖,追尋心靈的獨立自由,返璞歸真,這深深影響了海倫,每當海倫有懈怠、沮喪的時候,有一個柔聲的告誡就會提醒她:“海倫,老師可不喜歡你這種樣子。”
? 有付出當然有回報。安妮莎莉文沒有白費心血,她培育出了20世紀不朽的奇葩——海倫凱勒。難道是為了“我們每個月付他25塊錢”!難道是因為“喜歡我”,難道只是證明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時下,每逢佳節倍思親,學生像下面的短信方式表達愛意不勝枚舉——三尺講臺伴終生,一支粉筆傳知識,風來化雨解疑惑,不厭其煩說真理。桃李芬芳滿天下,依舊堅持不放棄。xxx老師,辛苦了。祝您教師節快樂!
? 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他提出中國士大夫階級最缺乏獨立、大無畏精神,中國近代史,是一批精英人士,無論文化家還是政治家,在面對西方強大文化時的文化自卑感中掙扎的歷史。我深以為然。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而艱巨的復雜工程,老師作為引領者在其中起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多樣化,他們背后的家庭背景也紛繁復雜,遇到智慧家長,那是有可能的。比如,下面的故事:
? 盧悅上三年級時,考試成績班內第一名,年級第二名,被班主任委任為班長,曾代表班級參加講故事比賽。每班要評選出兩名優秀學生,將照片貼在教學樓門廳里。盧悅沒被老師選中,兩名成績不如她的孩子上榜了。她不解又失落,悶悶不樂地對我說起這件事,我當時也很氣憤,老師這是什么評選標準?但是轉念一想,或許不是根據成績評選的,而且這已經成為我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了,牢騷發給孩子聽只有副作用。
不想讓孩子察覺到我對老師的不滿,也不想讓憤怒和厭惡蔓延到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所以立即調整自己的心態。更不想告訴盧悅你還需要努力,孩子這么小,玩更重要,不能要求更努力了。我這樣跟她解釋:你已經很優秀了,領過一次獎(講故事比賽),這次是給沒領過獎的同學機會。孩子一聽,注意力很快就轉移,跟我聊起了講故事比賽的趣事。
? ?這是一位智慧的家長,懂得春風化雨般的教育藝術。教育是什么?
老虎幼崽在生下來后,會跟隨老虎媽媽一段時間,學習辨別安全危險環境,學習捕食技能。對于動物來說,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生存幾率。生存第一,教育先是要交給人們生存技能,然后,再去創造精神的世界。附帶的,習得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鑒賞能力,可以提高生存質量,可以活得更好。
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擺鐘一樣來回擺動,我們無法在不確定之中置身其外,也無法擺脫功利本身。如果你恰好有那么一點點判斷力,你應該選擇探尋,如何不作為工具而生活,如何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操蛋的現實世界。教育,便是這樣的探尋過程。
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有可能遇到類似凱勒這么橫加干涉插手管教孩子的案例。有一個細節:在餐桌上的戰爭一節中,因海倫一直以來都沒規矩——用手去抓取食物而非用刀叉和湯匙,更糟的是還要抓人家盤子里的東西——這次冒犯到老師安妮頭上,想把安妮盤子上的香腸拿走,馬上遭到安妮的抗拒——安妮把海倫的手按在桌上,并慢慢地把海倫的手指從香腸上剝開。此舉遭到男主人凱勒上尉的異議和插手,直至氣憤地站起來威脅“在我家里,不準剝奪我孩子的食物”,安妮毫不示弱地回答是“我也不允許在我的管教下的小孩,亂動盤子里的食物。”“那——就請回避吧!”
看看!這是安妮在人家雇主家里,這是面對自己的老板,這是很難爭取得到的一份工作,需要何等大無畏的勇氣哦!
附安妮生平簡歷: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5歲時因一場眼疾(俗稱沙眼)失去大部分視力。1880年10月進入帕金斯盲人學校。此間經過兩次眼部手術,安妮的視力得到部分恢復。從帕金斯盲人學校畢業后,1887年3月,安妮來到海倫.凱勒家做家庭教師.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紀不朽傳奇海倫·凱勒的傳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們的惋惜聲中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