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初想寫東西,寫公眾號的時候,單純是為自己而寫,想記錄自己的想法,并可以隨時回顧;但慢慢,隨著不斷累積而明白,公眾號和日記的不同在于:寫公眾號是給讀者看的,而日記是完全為了自己而存在的。那既然是給讀者看的,肯定不是自己所寫的所有文字都值得讀者來看。換句話說,如果文字不能給讀者帶來一些“收獲”,那在看這些文字的時候,就是在浪費讀者的生命。
? ? ? 我在大部分的時間也是讀者,在想到上面那一點后,我也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后,回想這篇文章是否會帶給我“收獲”,接著會取關或者關注一些公眾平臺。
? ? ?我本來想貼一些文章截圖來進行批判的,但一細想也沒有必要,可能那也是工作了一天的男人辛辛苦苦熬到半夜才碼出的文字,又于心不忍了;當然還有很多關注量超十萬的公眾號,利用人性,寫出一些情感類的文章,雖然對你毫無積極影響,但會讓你覺得這篇文章真不錯,此為“套路”也。
? ? ?在我認為,最常見的包裹著華麗外衣的無用文就是情感共鳴類文章。首先用小明小紅講個小故事,然后再講出故事里大家都懂得“常識”,比如: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再苦再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利用等等。花了5分鐘用心閱讀卻得出了一個之前就懂的道理,你說這文章的意義何在?
(不能說一點意義都沒有,但如果你是一個珍惜注意力,渴望成長,想要與時間做朋友的人,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這種文章上)
? ? 像那句老話一樣: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文章也一樣,無用的文章太多種類,恕我能力有限,不能一一講解。但有用的文章大致分以下幾類:
一、 了解外面的世界
? ? ? ? 像很多公眾號比較受歡迎,是因為他們向我們介紹了我們想知道的外面的世界的樣子,比如像旅行類的文章,新聞類的文章,讓我們知道了刻在英國BBC總部大樓地面上那些名字的由來,知道了洪都拉斯每年夏天都會從天上降“魚雨”,知道了大山深處還有8歲就可以照顧常年臥床母親與殘疾父親的可憐女孩兒…總之讓我們足不出戶就了解世界,這也是互聯網存在的最初目的。外面的世界不止包括美如畫的風景,也包括奇妙的人文,當然也包括奇葩的各種事件。總之,對我們原本認識的世界進行擴充或者改變了一點的文章,也算是有用的文章了。
二、 認知新觀點
廣度:
? ? ? 每個人的認知是有區別的,我們要懷著開放包容的態度,來對待與自己認知不同的觀點。因為大部分的人的思維還是有局限性的,就像目前大多數人還是反對同性戀一樣,如果一篇文章能夠讓你的認知大樹長出新芽,這也是有用文章中的一種了;
深度:
? ? ? 同一本三國,易中天能說出自己的見解;同一本論語,于丹老師能給出更貼近生活的理解,同一本書,羅胖能提煉出更接底氣的道理。這是大拿與我們普通人認知深度的一個差異。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牛人就可以如庖丁解牛般一步步走入事物深處,探尋它的真諦。如果一篇文章能像一個引路人帶你走入事物深處,探索你不曾發現的奧秘,這也算是“有用了”。
三、 介紹方法論
? ? ? ?其實人生道理呢,也不是無窮無盡的;觀點角度呢,也就那么幾個層次。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夠給你帶來新鮮的體驗,包括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看法,但能幫你去實踐某種道理與觀點,這也是“有用的”,比如一篇文章不僅告訴你校園霸凌的危害,并且告訴你如何去避免校園霸凌,這就是一種方法論,對我們接下來針對文中觀點的行動有指導意義,這也是現在最流行的“有用文章”的類型。
? ? ?說到這兒,我還想多說一點,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一個知識變現產業突飛猛進,蓬勃發展的一年,互聯網時代,知識變得值錢了,并有超過其本身價值繼續膨脹的趨勢,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渴望成長,渴望學習,但再挖深一點,隨著為知識付費的人越來越多,有沒有一部分人是在尋求一些心理安慰呢?看到別人買了課程,自己也跟著買了,生怕自己落后了,有時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不知道課程的核心是什么。因為對于成功來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把一件事做好了,做到極致就會成功,當然也會有一些輔助的觀點也很有用(比如一專多才,跨領域人才等),但萬變不離其宗,道理大家都懂,而學習的道路就是孤獨且辛苦的。再多的課程,再多的方法論都是輔助作用,孤獨和辛苦是很難改變的。事實也證明,購買成長類課程80%的人,還是維持現狀。所以呢,對于成長而言:實踐為王。閱讀呢,雖然也是必須的,但不要夸大它的輔助作用,喧賓奪主就適得其反了。
四、 ? ?開心
? ? ? 最后這個論點,可以推翻之前一切分析,畢竟: ? ?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 ? ?就像薛之謙的廣告,銀教授的段子一樣,雖然沒什么營養,但我們看到那些文字就會不住的嘴角上揚,這還不夠嗎?
? ? ? 當然如果你看見心靈雞湯就歡喜,管它對思想對成長有用無用,讓老子開心就是有用。
? ? ?但僅僅我個人觀點,還是要分辨出什么對于你來說是真正的開心。(這個不再延展了)
? ? ?時間一直都在流逝,我們不可控,但我們希望把注意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閱讀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也要注重“輸入”的內容,為了將來更好地“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