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P11)
你并不是“受怒氣支配而大發雷霆”,完全是“為了大發雷霆而制造怒氣”。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大發雷霆這個目的而制造出來憤怒的感情。
【I】
很多人會認為憤怒有時候是一種“自己也無可奈何的不可抗力”,在某些覺得自己被嚴重觸犯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抑制住怒火。真的是這樣嗎?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母親和女兒正在大聲爭吵,電話鈴響了,剛剛拿起電話的母親聲音中還帶著一絲怒氣,但是當知道打電話的人是女兒的班主任后,母親馬上變得彬彬有禮了。母親客客氣氣地掛斷電話后,接著又勃然變色,開始訓斥女兒。
所以,憤怒其實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種“手段”而已。母親并不是因為怒不可遏而大發雷霆,她只不過為了用高聲震懾住女兒,才采用了憤怒這種感情。
【A1】
昨天早上,兒子拿著一根木棍在家里跑來跑去,并不時地用棍子敲擊地板,因為擔心影響到樓下鄰居的休息,我要求兒子停止。朝他喊了幾遍“停下,別再敲地板了,樓下的妹妹會害怕的”!他卻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我瞬間火氣就上來了,在帶著不耐煩和怒氣喊著讓他“住手”的同時,抬起手推了一下他的頭,雖然力道不大,孩子并沒有什么反應,但是看到這一幕的爺爺心疼地“哎呀”一聲,我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行為,內心頓時有些愧疚。
兒子的做法固然不對,而我發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企圖用簡單快捷的方式控制孩子,讓他聽我的話,讓我不再心煩意亂。二是當時時間緊張,我上班已經遲到,所以內心遷怒于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是因為照顧孩子才晚了上班時間,其實真正原因是沒有管理好時間,也沒有管理好自己。
所以,我為了能快速控制住孩子和掩蓋對自我管理無能的無力感,才采用了憤怒這種情緒。
【A2】
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可以選擇這樣做:
蹲下來,輕輕按住孩子拿棍子的手。
看著他的眼睛,跟他說:媽媽知道你覺得這樣敲地很好玩兒,但是這樣會打擾到樓下的小妹妹。你想敲地,我們出去玩兒的時候拿著這根棍子,到外面去敲,你想敲多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