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1
人生,總是值得有一段獨處的時光。在四下無人時直面自我,常常能讓躁動的心回歸平靜。
之前看小說《平凡的世界》,孫少平是個當教師的好苗子,卻迫于生計只能去當煤礦工人。礦地黝黑了他的皮膚、磨礪了他的筋骨,卻沒能讓他放棄自己內心的追求。正是這一段自我雕琢的過程,讓他在時機來臨時得以把握機會,扭轉命運。
你看,向目標獨行的“形單影只”,遠遠好過泯然眾人的“熱鬧”。
文學家村上春樹曾講,自己開始跑馬拉松時已經過了最好的年紀,很多人都懷疑他堅持不下來。可他不理會別人的閑言碎語,始終和那個心中的自己并肩奔跑、共同喘息,一起擴充著精神天地。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會有一段與自我為伴的時光,身邊沒有太多親友陪伴,但因為精神充實,就不會感到寂寥。
? ? ? ? ? ? ? ? ? ? ? ? ? 2
年關將至,你是不是也一樣,許多雜事撲面而來,往往這件事還沒做完,另一件事又需要去完成,常常分身乏術。每天晚上回到家,就想躺著刷手機到很晚,第二天和我問好的,總是眼圈黢黑、四肢綿軟。
偶然一天,原定的工作突然取消,偷得浮生半日閑,我久違地擁有了一段與自己的獨處時光。一整個下午,我品茶、讀書、眺望窗外遠景。神奇的是,我感覺自己那顆焦慮的心竟然逐漸歸于舒緩,胸中堆砌的種種愁緒也一瀉而空了。
原來,我們缺少的可能不是獨處的時間,而是不知如何度過這樣的時間。太多時候,我們總是頂著孤獨的名號急著趕赴喧囂吵鬧之約,辜負了一段段原本可以用來自我修煉的時光;我們總在別人的目光里尋找自己的位置,卻忽略了唯有直面自我,才能觸摸到自己最真實的心跳。
也許可以說,學會過好每一段獨處的時光,是達到更高人生境界的階梯。因此,不要把寶貴的“孤獨”過成最貧瘠的模樣。
? ? ? ? ? ? ? ? ? ? ? ? ? 3
一種積極的獨處狀態,絕不是與大流作對,在所謂的特立獨行中顯示與眾不同,亦不是陷在零碎瑣事里不能自拔,或顧影自憐或孤芳自賞。唯有大膽走出自我的小世界,穿越浮華與喧囂,找到更高的追求,才能享受一種天高海闊、內心充盈。
不久前,將畢生精力奉獻于雜交水稻的袁隆平,仍然激動地向記者列舉著種種科研數據,如同收藏家一樣向大眾細數著匣中的珍寶。袁隆平說:“只要身體允許,就要去田里看一看。”
躬身于稻田搞科研常常是孤獨的,但因為心中有大追求,方能在人生的旅程中享受到天地悠悠的遼遠,讓人縱使孤獨卻從不寂寞。
有時脫離人群,與內心的自己相伴,成就的會是一段非凡的旅程。縱使你未感知到同行者,但精神的富足會讓你更了解自我,也更能刷新自我。在獨自求索中找到的星星之火,也許會終成燎原之勢,點亮你的人生,也照亮周圍的世界。
所以,當你又一次為了奮斗目標披星戴月而歸時,不必過多糾結于摸爬滾打卻無人知曉,亦不必惆悵地大嘆一句“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你與自我安然相處的狀態,你叩問內心追求、甘愿抵抗孤獨的求索和努力,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你為了胸中的遼遠而堅定前行的模樣,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