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的胡姐,是位全職媽媽,一直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從老大到老二。
每次看到那些衣著光鮮的上班族媽媽們,胡姐的心里總是免不了些許羨慕。
她的生活軌跡早已被孩子們緊緊綁定,那些辦公室的風景已經成了她遙不可及的夢。
胡姐的爸爸,那個有些不靠譜的老頭,最近又找了第三個后老伴,打電話邀請胡姐一家四口周末回去參加家宴,出錢出力又在所難免。
胡姐略微心酸地說:“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那個爸,除了要錢時打電話,平時啥都幫不上。”
小區中心花園里,鄰居們議論紛紛。有的指責胡姐的爸爸沒有責任心,有的則同情胡姐早早就沒了媽。
一旁的張奶奶幽幽地開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人家說的那是老太太,能照顧家里,照顧孩子,而不是老頭子。”
張奶奶的話,像一根針,刺在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上。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以前,說的是家中如果有一位長壽的老人,這一家人就有了福氣,這種福氣會綿延給后代子孫。
老人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針,為家庭提供穩定和支持,讓家庭有了主心骨。
家中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可以找老人商量一下。老人憑著一輩子的人生經歷,即使說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在關鍵時候總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建議,讓晚輩的心里踏實。
家里有老人在,這個家的凝聚力就還在。子女們會因為惦記時常回家探望,逢年過節更是會在父母家歡聚一堂,這一切都源于“家有一老”。
一旦家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去世后,叔伯姑舅們就再也“沒時間”勤相聚了,這個“家”就沒有了相聚的引力,漸漸就真的散了。從家庭凝聚力的角度來說,老人確實是個寶。
在快節奏的今天,生活壓力大,家中年輕人,不管男人女人都忙于在外掙錢養家。老人主動承擔起料理家務、接送孩子、一日三餐等后勤保障工作。這樣既能讓年輕人安心地在外投入工作,又能在經濟上為年輕人省去了請保姆的大額開銷,為家庭實實在在帶來了利益。
在農村,很多年輕夫婦為了多掙一些錢,雙雙都外出打工,一年到頭,留守的孩子都是由家中的老人照料。老人用他們的愛心和耐心,為孩子們提供溫暖和關愛,讓子女們能安心在外工作。
所以說,家中如果有老人,就勝似有一寶貝。老人的付出和貢獻,對家庭的富足美滿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但說起來,在家庭中,老太太對小家庭的貢獻往往更大一些。
老太太能買菜、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接送孩子。老太太不僅承擔著家務,還心思細膩地照顧著孩子,夏天扇扇冬天蓋被。從各方面來說,老太太都比老頭,甚至家里的男性,把家照顧得好很多。
相比之下,老頭的角色可能較為單一,他們在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上往往不如老太太。
鄰居胡姐,她媽在時,她爸還跟著一起幫忙打打下手。待她媽過世后,她爸直接在老家找個后老伴,過他自己的幸福晚年。隔三差五跟同學聚聚,還經常在朋友圈轉發“老年人應該怎么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孫子?”這類文章,看得胡姐氣不打一處來,又沒辦法數落他的不是,最后只有把他朋友圈屏蔽了,眼不見為凈。
每次吵架,她老公指責她娘家沒出過力時,她都啞口無言無力反駁。
孩子出生前3年,確實是她七十多的婆婆幫忙帶的娃,只要娃生病,她婆婆就親力親為徹夜照料湯藥。
還有隔壁單元的黃先生一家三口,本來和和美美地在城里生活。老頭老太太都在農村老家待著。
老太太走后,老頭一個人在老家沒著沒落,整天不知道干點啥,就去城里投奔兒子。
老頭少時從母,婚后從妻,妻死從子,現在只有老頭一人,老頭能干嗎呢?不會做飯,把衣服扔進洗衣機里洗都不懂內衣和襪子要分開,給孫子的鞋子反穿,家里垃圾桶滿了,也看不見倒。
而且,老頭來了跟著孫子睡一屋,老頭睡覺打呼嚕,吵得孫子第二天上不好學,一身煙臭味兒熏得孫子難受,后來老頭只能睡沙發。
沒幾天,屋里每個人都住得委委屈屈。
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寶,往往指的是那位勤勞善良、智慧豁達的老太太。
她們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為家庭付出著,成為家中最珍貴的財富。在老太太的庇護下,那個家才如同沐浴在陽光之下,充滿溫馨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