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陸游是眾所周知的大詩人, 據說他寫詩從不出律, 我看過他的詩不多, 但今天隨便看了一首《看梅絕句》: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 就是出律的, 請問這是什么情況?
前言
這個問題很簡單,絕句,有古體絕句和律體絕句。陸游的這首詩是古體絕句,自然有出律的情況。
古體絕句中,古體的五絕非常多,和律絕句幾乎平分秋色。不過七言的絕句中,大部分是律絕句,所以大家偶爾看到古體七絕,就會感到有些詫異。
下面,我們可以看看陸游的這一組《看梅絕句》,其實都是古體七絕。其次,我們可以再看看其他的大詩人包括李白杜甫也有不少古體七絕傳世。
一、陸游《看梅絕句五首 》,都是古體七絕
看梅絕句五首 其一
梅花宜寒更宜陰,摩挲拄杖過溪尋。幽香著人索管領,不信如今鐵石心。
第一句、第三句出律。押【侵】,可見,即使是古體絕句,押韻是合律的。
其二
梅花樹下黃茆丘,古人尚能愛花不。月淡煙深聽牧笛,死生常事不須愁。
前兩句是古體句式,后兩句是律體。押【尤】韻部,注意第二句的不,是平聲韻腳,疑問的意思;尾句的不,是仄聲。
其三
荒陂十畝浴鳧鴨,折葦枯蒲寒意深。何處得船滿載酒,醉時系著古梅林。
其四 仄仄仄。 得、滿,不可同事為仄聲。得如果用平生字,是三仄尾,還屬于律句;滿如果是平聲,就是正常的律句。但是二字同時為仄,就出律了。
其四 (1154年12月)
七言絕句
一物不向胸次橫,醉中談謔坐中傾。梅花有情應記得,可惜如今白發生。
第一句,第三句出律。【庚】韻
其五
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
前兩句出律。第一句,不須二字平仄顛倒了。第二句三平調。
可以看出,陸游這5首絕句都是古體詩,有意為之。否則也不會沒有一首律絕句。同樣的作法,在古人處并不少見,例如蘇軾的這一組《夜泛西湖五絕》。
二、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南宋有陸游,北宋有蘇軾。對于東坡先生的這一組絕句,翁方綱盛贊:
《夜泛西湖五絕》,以真境大而能化。在絕句中,固已空絕古人矣。《石洲詩話》
翁方綱說的《夜泛西湖五絕》 ,不是說五言絕句,而是指五首七言絕句。 而且都是古體絕句:
1、新月生魄跡未安,才破五六漸盤桓。今夜吐艷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2、【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龍西沒】時。
3、【蒼龍已沒】牛斗橫,東方芒角升長庚。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惟有【菰蒲】聲。
4、【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蘇軾這五首古體七絕,還用了頂針(頂針又稱、聯珠或蟬聯)之法,老街用詩中用【】標出。宋人的作品自然是傳承于唐朝。我們看看唐人的古體七絕。
三、李白杜甫的古體七絕
《結襪子》是李白用樂府舊題創作的七言古體絕句,吳門豪、輕鴻毛都是古體詩特有的三平調 :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三絕句》是詩圣杜甫的七言古體絕句組詩。
1、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2、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3、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前兩首是仄韻(谷、哭是入聲韻),肯定是古體詩,第三首只需要看到有”三平調“便知是古體詩:雖驍雄、官軍中。
如果平時讀詩的時候稍加注意,唐宋詩人的古體七言絕句,雖然占比很少,但是也會經常遇到。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古體句式。李白的《登廬山五老峰》則句句古體: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孟郊的《洛橋晚望 》句式是律句,韻腳是仄韻: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詩人都喜歡擬古作詩,唐人也是學習仿效前人,在唐以前五言詩居多,但是也有七言詩,例如這首《夜望單飛燕》就是南朝詩人的七言絕句:
天霜河北夜星稀,一雁聲嘶何處歸。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
這是貨真價實的古體絕句,梁朝簡文帝蕭綱的作品。
結束語
律體,最早源自于南北朝齊梁時代的永明體,沈約、謝朓、王融等人總結前人的經驗,研究四聲(平上去入)規律,直接影響到了后人作詩之法。
在唐朝進士科舉中,詩賦創作成了必考科目,唐詩達到了詩歌的頂峰。而科舉的試貼詩,大部分是五言(排)律詩。
后人將講究格律的詩,稱為律詩或近體詩,不符合格律的詩,稱之為古體詩。
因為在唐朝律詩成熟以前,漢魏南北朝五言詩已經盛行,而七言詩則在唐朝才開始發揚光大,所以五絕中古體多,七絕中古體極少。我們耳熟能詳的七絕,幾乎都是律絕句,所以會有很多人誤以為七言絕句都是律詩。
由此可知,古人七言絕句中有出律現象,大部分是有意為之,作的本來就是古體絕句,并非疏忽的原因。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