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怡潔Yuki
寫在前面的話
你或許聽過這樣的說法,你與公司的關系就像是你與另一半的關系,一開始你們會因互相吸引而走在一起,但最終卻會因性格不合而「分手」。
在我看來,我更傾向把公司比作是你腳上的那雙鞋。
為什么?
因為你每天都需要穿鞋,
因為你懂得什么是夾腳、
被鞋打出水泡等等的痛苦感覺,
因為你知道穿任何一雙鞋都需要磨合期……
此外,
只有你知道一雙別人看起來很亮麗的鞋子
穿在自己的腳上是否舒適,
只有你知道一雙鞋的耐用程度,
也只有你知道你穿的鞋子
是能讓你走得更遠,還是讓你寸步難行……
但這和工作帶給你透不過氣的感覺有什么關系?
有。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悶熱的環境中,穿了一雙捂腳的小鞋,那是一種什么感覺?此時,你再想象一下自己每天都必須穿著這雙鞋,那又是怎樣的感覺?
透不過氣的窒息感。
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但你不知道該怎么辦。
沒關系,我這就告訴你答案,更確切地說,是問你三個問題。
01.
你是公司的「唯一」還是「快消品」?
首先,你需要明白公司這雙鞋在大多數情況下,既不可能為你提供不同的「碼數」,更不可能為你「量身打造」。
這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把公司這雙鞋想象成《灰姑娘》里面的那雙「水晶鞋」,盡管它華麗璀璨,但它只有一個size。
因此,當你想要成為適合的那個人,但你卻發現自己的腳不合適時,怎么辦?
要不切掉你的腳趾,要不砍掉腳跟。
這時你一定會不爽地問憑什么——憑什么你不是那個唯一適合的「灰姑娘」,憑什么公司不能按照你的size為你量身定做?
其實這也不是說不可能。
只是,憑什么公司要為了你去改變?換句話來問,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非要公司向你「卑躬屈膝」?
公司對你通常有兩種態度,一個是隨時可被取代的你,如果你不愿意適應,沒關系,公司會送你一句話,叫做「million people kill for this job」(有上百萬人愿意為此活兒廝殺)。
另一個則是才華橫溢的你,尤其是當你擁有別人所很難代替的奇才時,公司則會為你獻唱一首歌,叫做《唯獨你不可取替》。
不過,現實中你往往是想象著自己是不可取替的「唯一」,但卻被公司殘忍地列為「快消品」。
怎么辦?
你要想清楚自己的舍與得。
具體來說就是,你必須了解:
1)你在公司的可取代性;
2)你與公司的契合度。
前者需要你不斷地更新自己打怪升級的版本,而后者則需要你去了解自己與公司團隊的關系,具體來說就是說你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以及你與上級領導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
你要知道,哪怕你和公司的理念、三觀都吻合得天衣無縫,但唯獨你與頂頭上司,你的line manager,不僅無法和平共處,更是被ta一天一小罵三天一大罵的話,你必須審視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啞忍,還是要找個方法解決,再不然就是你的辭職。
但在你采取任何一個動作之前,你都必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有什么是自己能夠嘗試去妥協的,有什么是自己不能逾越的底線。
02.
你的底線在哪里? 你愿為自己的堅持付上怎樣的代價?
如果問題出現在你與同事之間,又或者是你與頂頭上司、大boss之間,甚至是你與公司的任何一個層面的話,你還是要回到「有什么是你能夠妥協,有什么是你寧死不屈」的思考。
現如今「為五斗米折腰」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因此,你更需要了解你自己,回到你個人。
你應該堅持什么,放棄什么?
你打算怎么堅持,又打算何時放棄?
你為自己設立的「堅持」底線在哪里?
還是你就想做一個自欺欺人、得過且過的人?
你的任何選擇都是你的合理選擇,只是我需要提醒你,你會為你的選擇付上它應有的代價。
這就像是任何的因果福報一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因此,對于以上的問題如果你從來沒有深思過的話,請你務必仔細想清楚,否則你即便低頭走路也還是會掉進坑里。
如果你寧可掉進坑里也不愿面對上述問題的話,沒關系。
但你不妨問一下自己,究竟是什么阻止你去面對?又是什么令你明明可以昂首挺胸做人,而你卻寧可選擇垂頭喪氣?
如果你發現那個阻止自己面對的力量叫做「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的話,你不妨繼續問自己這樣的一個問題,「你不喜歡的人長什么樣」?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
沒關系,你能知道自己「討厭的人長什么樣子」就行。
為什么?
因為我會告訴你,請你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人的樣子。
這個很難嗎?
比你想象中要難一點,但不是不能做到。
應該怎么做?
從你能防止或改變的那一個小點開始做、慢慢做,并通過一點點你力所能及的改變去不斷地嘗試。
這與你和公司的相處有什么直接關聯嗎?
有。
03.
公司環境與文化的不可改變性,對你所產生的影響,你能改變什么?
無論你與公司之間,又或者是你的工作環境、你的頂頭上司、你的大boss,或是你的同事,他們都不能去定義你。換句話來說,你必須是定義自己的那個人。
此外,你除了要求公司去給予自己成長空間以外,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在公司如何去提升、學習以及收獲。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自定義。
為什么你的自定義那么重要?
理由很簡單。
當有一天你要離開公司時,除了那份你能帶走的package之外,有什么無形資產,亦即你所獲得的知識財富,是能夠跟隨你一起離開的?
此外,你又將如何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財富為自己變現,并實現那個更好的你?
即便你從未打算過離開公司,但這也無法阻止你成為更好的你,不是嗎?
最終你會發現,公司的環境或文化對你來說即便是不能改變,即便它是個重要因素,但它也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當你跳出表象的重要性,進入本質性以后,你會發現唯獨你能夠改變的,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寫在最后
這時你發現,當自己在職場上(無論是公司環境還是人際關系)再次遇到透不過氣的窒息感時,你不再像以往那樣只能無力下沉,而是有了一點方向、一些力量。
是的,只要你清楚知道,
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你的價值與能力
自己的底線,你的堅持與代價
自己的改變,你的成長與蛻變
你就能逐漸戰勝「窒息感」的來襲。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