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參加“聞書中百態(tài),品各味人生”原創(chuàng)作品。
“在真實生活之旅的中途,
我們被一縷綿長的愁緒包圍,
在揮霍青春的咖啡館里,
愁緒從那么多戲謔的和傷感的話語中流露出來。”
——摘自《青春咖啡館》
? ? ? ? 為什么總要與憂愁打交道,我也并不懂。憂愁是一段棉芯,浸淫在油里,我等待它被點燃,引起的那股火苗。
? ? ? ? 今晚,這股火苗躥了上來,我壓抑不住。
? ? ? ? 在迷人的塞納河邊,涌動著兩股河水,來自左岸,來自右岸。記得小學的時候讀到馮至先生的《塞納河畔的無名少女》時,很是心驚。一位雕塑家想要雕刻著天使的臉龐,留下超凡的微笑,在窗后見到了一位擁有寧靜微笑的修女,他百般嘗試,卻始終失敗。少女被帶出修道院,自感失去了幸福,選擇溺水身亡,而雕塑家在匆匆見到用少女臉龐做成的死面具后,落荒而逃。現(xiàn)實與文學的結合,讓溺死水中的無名少女成為眾多創(chuàng)作的主角,是左岸濃厚文化氛圍的最好注腳。
? ? ? 我說,右岸華麗精致,左岸自由奔放。右岸是史詩巨作,左岸是怡情小調。朱自清感嘆秦淮河水由六朝金粉所凝,塞納河水也沉淀過無數(shù)的故事。此時,我心中的火花閃爍,書中的故事才緩緩拉開帷幕。
? ? ? 《青春咖啡館》里描述了一間坐落在塞納河左岸拉丁區(qū)的孔岱咖啡館,吸引著“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放蕩不羈”的年輕人,而在這些人里名為露姬的年輕女子尤為引人注目,她光彩照人,但人們卻對她知之甚少,連露姬之名也不過是個代號。在書里,作者采用多個主人公敘述的方式,為我們展現(xiàn)了她消失后人們所追尋到的真相,隱情,將一個女子的內心世界逐步剖開,展現(xiàn)在眼前,直至追尋到露姬跳窗自殺的那一刻。她對自己說:“都準備好了。你盡管去吧。”
? ? ? ? 從小沉醉于逃跑的露姬在閱讀和毒品里自我麻醉,找到一種幸福感,不得不說,這是作者莫迪亞諾的人生投影,他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物里揉進了自己的血肉。這篇小說篇幅不長,但隨便翻翻,都能找到讓人為之一動的語句和那種只在書中存活的氣氛。羅蘭對露姬一往情深,在她死后,他這么說:“有一刻我有一種幻覺,覺得在公墓的另一頭可以再次見到你……”驀地讀來,還是令人動容。火光撲朔,光影迷離。
? ? ? 在我讀的版本里,譯者的后記已經足夠完整詳實地敘述完這個故事,并且加入了極為深刻獨到的的見解,但我還是想談談自己的感受。浪漫一直都是巴黎的代名詞,巴黎人優(yōu)雅,大方,游走在花叢與香水里。而這本書用極為平淡的語言讓我們看到巴黎令人心碎的一面,看到在浮華表面之下已然潰爛結痂的瘡疤。流浪往往意味著逃離,在此,卻也意味著逃避。時代用它極為深沉的筆觸,寥寥幾筆,試圖寫盡常人所有的歡欣與苦痛。不論人性的復雜,有些情緒總歸是需要釋放的,總想找到自己的理想國,象牙塔,就像那些可能已經被世俗拋棄,卻又始終聚在孔岱咖啡館的人,在街頭瞬息萬變中找不到歸宿,選擇棲居暫留于此,謀求一段時間的心安。他們擁有青春,卻也在青春里患得患失,正如與他們年紀相仿的我們,進入大學校園,也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反而得過且過。
? ? ? ? 當火光快要在黑夜里湮滅,當曉星快要重明之時,困意席卷而來。比起漫無目的的思索,我渴望擁有一個更加充實的明天,只在安然睡去之時與憂愁問好,來到我的孔岱咖啡館,談天說笑,給青春一個無懈可擊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