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讀老舍先生的《斷魂槍》,體會白描寫法帶來的酣暢淋漓 , 飽覽了時局動蕩下的不同人物群像,感受了歷史變局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不禁感嘆實屬大雅之作。
本周讀徐則臣的《露天電影》,亦被震撼到。
這部小說通篇白話文,語言樸實無華,十分接地氣,用鄉間大俗側寫了時代發展下,露天電影這種一代人喜聞樂見的傳統民俗形式也不復存在 ,只余下一代人的懷舊和主人公碎了一地的體面。
這是一個一泡尿改變一個人命運軌跡的故事。
文章劇情反差對比強烈,文化人秦山原開頭有多體面,結局就有多狼狽,將自詡為文化人的體面揉搓撕碎,是一部辛辣味十足的諷刺小說。
放映員秦山原乘客車趕赴海陵鄉鎮,因路程遠,用時過長,車上的男女乘客皆要解決三急事宜,大家都心領神會兩不相擾,唯獨秦山原不愿同流合污,堅持文化人的體面,非要找到遮擋物,后自行遠遁到隱蔽之所解決內急,從而發現了“扎下”的界碑。
這是他十五年前寫下的,于是記憶似乎清晰了起來,牽引著他下車尋找十五年前的足跡,他懷著功成名就榮歸故里的心情踏上了一場自取其辱的羞恥之旅。
小說中有兩處細節描寫值得玩味。
一是他一路甩著鞋子上的泥,來到界碑下,蹲下來用手指在泥地上寫“扎下”兩個字,然后和碑上的字比較,已經不像了。他扳著指頭算了算,十五年。如此漫長,足夠把頭發一根根地熬白……
秦山原寫不出十五年前自己的筆風神韻,意寓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他的風光早已不復。
二是秦山原在村莊街面看到一只雞沉重地穿過街面,羽毛被打濕。
詳讀全文看到后半部分就不難理解。
這只雞更像他自己,他人前被歌頌,私下被自己的鐵粉孫伯讓(至少明面上是)綁架羞辱,顏面掃地,風光不再。
他在扎下被人簇擁圍觀,再現了十五年前的高光——他下鄉放映電影四年,是村莊唯一的文化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被淳樸的村民視為高級知識分子文化人,受村民敬仰。
他能認出十五年前那些男人的面容,而對于女人,特別是前來圍觀的藏在人群外圍的兩名四十多歲身材走樣的中年女子,他已識別不出她們的容顏,他只記得那些女人的身體部位,以及與她們獨自偷歡時的曼妙感覺。
兩個女人各自驚呼“是他嗎?”,兩女子察覺自己失言后,明白了原來:十五年前,她們正值身軀飽滿婀娜有致,她們對秦山原趨之若鶩,秦山原照單全收,他貪享了村莊大多數女子的青春。
十五年后的這次圍觀,讓這些女人突然醒悟,這么多年的心心掛念終究是錯付了。
這些都為讓后面孫伯讓突然變臉綁架羞辱秦山原的情節做了邏輯鋪墊。
妻子沉淪于秦山原的謊言欺騙,追隨他的腳步選擇了與他同一職業的小丁私奔,孫伯讓也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份仇恨藏了十五年,十五年里孫伯讓也效仿秦山原擺弄起了放映機,甚至學成了村里的專家。他就等著秦山原的到來。
孫伯讓試探秦山原發現,自己視若珍寶的女人被他棄之若蔽,孫伯讓惱羞成怒,于是對實施了報復。
十五年前,扎下因秦山原的到來煥發生機,扎下的女人也懷揣夢想紛紛投身于他,也讓扎下的年輕男子心碎夢破。
因果有輪回,十五年后,而今扎下已入中年的孫伯讓一雪前恥,向文化人秦山原討回了他年輕時丟失的尊嚴,也撕掉了秦山原這個偽文化人的面具,讓偽文化人的信念在一夜之間坍塌。
徐則臣構思巧妙,全文以一泡尿開頭再以一泡尿結尾,秦山原忌諱在人前小便,最后卻在人前失禁,尊嚴體面蕩然無存。
文末孫伯讓和臭蛋一老一小代表了扎下的過去和未來,在這一老一小的目光審判下,虛偽之人僅是笑話,預示了村民意識的覺醒。
不計手段肆意別人的奪取美好,終將報應到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