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寵柳嬌花
【釋義】惹人寵愛的柳色、嬌艷的花枝。形容春色。
【出處】宋·李清照《念奴嬌》:“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因為新舊黨派之爭,蘇軾沒少遭罪,他的親友和弟子們也都跟著吃了不少苦。崇寧元年(1102年),被宋徽宗啟用為宰相的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將司馬光、文彥博、蘇軾等一百余人列為“元祐奸黨”,李格非作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自然名列其中。
按當時朝廷規定,“元祐黨籍”碑上有名的不僅“永不錄用”,其子孫也不得留在京師。
李格非被罷了職,帶著夫人王氏回到了老家章丘。李清照雖設法消除這一黨禍影響,但總歸無濟于事,一年后,她也回山東老家去了。
正和趙明誠處于熱戀時期,無奈的分別對她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
重回閨房,李清照再也找不回未婚前那種單純的快樂,突降的災禍和正在受到威脅的婚姻讓她寢食難安,夫君的影子,時時晃動在眼前,總也揮之不去。
夏天過去了,秋漸深,天已涼,水里的荷花敗了,天上的大雁向南飛了。多希望云中能有鴻雁傳書,送來遠方人兒的消息。落花隨流水,飄零遠逝。在這樣的夜晚,月滿西樓,離愁在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思念至極,李清照便鼓起勇氣去京城找趙明誠了。夫妻再見面,彼此心里都有了后顧之憂,一邊歡聚,一邊擔驚受怕。
京城不可久留,李清照只得再回故里。
相見時難別亦難,思念一天甚一天。又一個七夕來臨時,望著夜空上的星河,想象著牛郎織女的遭遇,李清照禁不住感慨萬千:
【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這“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的莫測天氣,就是捉摸不定的宮廷風云啊!政治斗爭,讓兩個有情人天各一方。
崇寧五年(1106年),蔡京被罷相,“元祐黨人碑”碑被毀,相關的黨禁也被取消。趙挺之升任宰相,李格非再被啟用,李清照這才得以返回京城。
可惜好景不長,次年蔡京再次登上相位。隨后罷相的趙挺之郁郁而終。為免于蔡京一黨的陷害打擊,趙明誠只得帶著李清照跟著母親回到青州隱居下來。
這次災禍,卻給李清照創造了一次與趙明誠長時間廝守的機會。
他們在青州的居處,名曰“歸來堂”,而李清照也有了“易安居士”之號。
趙明誠愛書畫金石,李清照就省吃儉用幫他搜集整理,全力支持他撰寫《金石錄》。李清照愛賞花賦詩,趙明誠就陪著她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一晃,十來年就過去了,在青州的李清照由二十多歲的少婦,慢慢變成了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婦人。
宣和二年(1120年),趙明誠又要外出做官去了,李清照不得不再次面對夫妻分離的現實。
隨著時間的累積,李清照感覺自己對趙明誠的情感越來越沉厚,而趙明誠對她的態度卻日漸顯得淡了。這次,趙明誠去萊州赴任,他沒有要求李清照同去,而是只身前往。
隱隱中,李清照感覺到趙明誠在新的環境中,一定會有新歡。
臨別之際,李清照為趙明誠寫了一首詞: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在詞中,李清照含蓄地對丈夫表達道:新的離別給我帶來了新的悲愁,這一次你遠走為官,我再怎么唱離歌,也終難挽留。只希望你別像那遇到仙女就樂而忘返的“武陵人”那樣,讓獨居“秦樓”的我終日凝眸空添愁。
趙明誠走了,李清照人留下,魂魄卻跟著走了。
一個人的日子里,陪伴身邊的只有濃得化不開的孤獨和思念。
【念奴嬌】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這樣的春天,雖處處寵柳嬌花,但在陰雨綿綿的惱人天氣里,心中的萬千心事紛至沓來,難以排解。
一關系親密的姊妹見李清照思夫心切,就對她說:想他就去找他啊。
李清照真的付諸了行動——她只身去了萊州!
雖然在萊州見到了趙明誠,但趙明誠整日忙于公務和應酬,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和李清照相守。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感懷》)——陪伴李清照依然只有“烏有”和“子虛”兩位先生。
在趙明誠的心目中,李清照不再是他的“寵柳嬌花”。
趙明誠調任淄州的第二年,“靖康之變”發生。
建炎元年(1127年),趙明誠南下奔母喪幾月后,被任命為江寧(今南京)知府。李清照回青州整理了十五車金石文物,一路押運趕往江寧。
到江寧后,想到被金兵鐵蹄踐踏的北方家鄉,李清照再沒了年輕時那份風花雪月的閑情。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jiōng)。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因為在建康城中發生叛亂時,趙明誠沒有積極應對,最后還臨陣脫逃了,所以他這個江寧知府只干了一年,就被罷職了。對趙明誠的表現,李清照也很為不滿。兩人隨后向江西方向逃難時,行至烏江,李清照想到項羽曾在此兵敗自刎,于是信口吟出一首絕句: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可以想象,趙明誠當時聽到妻子的這首詩,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吧?
不久,當他們已將家安在了池陽(屬安徽池州)后,趙明誠又接到去湖州上任的詔書,李清照乘船相送,直至趙明誠改走水路。
兩人分別后,趙明誠不顧天氣酷熱,馬不停蹄地趕往健康城去朝見高宗趙構,結果在途中染上了重病。李清照聞訊,便又立即折回頭來,前往健康照顧趙明誠。
只是,趙明誠沒再能起來。
從七月底李清照趕到健康,到八月十八日趙明誠病發身亡,兩人度過了彼此相守的最后一段時光。
曾經深愛的人永遠地走了,四十六歲的李清照含淚寫了祭文,并很快安葬了趙明誠。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切只能靠她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