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搬家,發現當時考研時的日程表,上面很具體的寫著幾點到幾點做什么事兒,密密麻麻,一天不落。
大學的前三年,自己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屬于上課刷刷手機,下課看看劇的狀態。大三的暑假突發奇想——我要考研,而且要考最難考的遺傳學,于是開始了自己最認真的大學時光。那個暑假,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洗漱、背書、吃早餐,然后趕在八點前去自習室占座位。中午為了節約時間,就在課桌上趴會兒,直到晚上十點自習室關門,才回宿舍。
F城沿海,夏天常有臺風。有時早上醒來發現下雨,腦子里會閃過一絲猶豫,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目標,又毫不猶豫的背起書包沖進雨中,走向自習室。我記得有次臺風較大,校方暫時關閉自習室,學校停水停電。那天中午在宿舍一邊吃著難吃的外賣,一邊看著書,突然眼淚就流出來了。轉向窗外,望著豆大的雨點和搖擺的樹枝,覺得心里很委屈,那一瞬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產生了懷疑。但是一想到自己之前做過的努力,便又重拾信心,繼續前進。
認真做一件事時,可以在你偶然想放棄時給你信心。
因為前三年沒有認真學習專業課,很多專業課的知識不能理解。我就從最基礎的課本開始,一點一點的看,挑重點抄下來。英語長難句讀不懂,我就把一篇一篇的真題,抄下來,逐句分析。看著滿滿的筆記,讓人感到心安。按照計劃執行,我相信一定會成功。
可是有時事情的發展不總如你所愿,那一年學院將師范生的實習由原來的一個月,增加到了兩個月。原本九月下旬去實習,實習結束還可以有兩個月的復習時間。現在,實習后能夠復習的時間,只有一個月。
當時實習時,帶四個班的課,寫教案、備課、聽課、組織班級活動……做好本職工作已屬不易,實在沒有精力再去復習。實習結束,明顯感覺自己的退步,特別是英語。有一次練習作文,連圖書館都忘記怎么拼寫,當時甚感惶恐。好在,有前期的筆記打基礎,接下來就復習筆記為主,也在短時間內將落下的功課補了回來。
當原本的計劃出現意外時,前期的認真可以補救。
不知是太緊張,還是真的時運不濟。考試的那兩天發低燒,很難受,好在堅持了下來。最終分數還是和目標院校差了五分,不過因為分數不低,也調劑到了一所還不錯的學校。因為認真努力過,所以不覺得可惜。
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因為認真過,得到的結果也不會太差。
就像周國平所說:“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認真,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由此我得出一個認識:認真本身就是一種素質,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具備這種素質。”只要認真去做一件事,結果不會太差。
507 好夢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