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輝
網上曾有過一份調查《當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全球統計前五名》。
第一名:92%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第二名:73%的人后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第五名:45%的人后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為了不至于老了后悔,對于二十幾歲的人來說,以下七件事越早醒悟越好。
1、不斷試錯,找到自己的長板,揚長避短
上學時,我們要 “取長補短”。
考試看各科的平均成績,就像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所以一旦有弱科,一定要立刻把這塊短板補上。
而步入職場,需要“揚長避短”。
彼得·德魯克說:
最重要的是,專注于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應該盡量少把精力浪費在那些不能勝任的領域上。因為,從無能到平庸要比從一流到卓越,付出加倍的努力。
當你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那就多嘗試、多試錯。
在初入職場的那幾年,試錯的成本最低。
你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的優勢,然后不斷刻意練習,把它發揮到極致。
在職場,你的長板決定了你事業的高度。
可是很多人眼光總聚焦在自己的短板上,花大力氣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根本就沒精力去培養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到頭來,收效甚微,得不償失。
我就走過彎路。
我是一名理工女,性格內向,喜歡鉆研,既適合也喜歡做研發設計工作。
可初入職場,把我分到管理部門,天天與人打交道,溝通、協調,心太累。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提升自己,溝通能力才強了一點點。但這并不是我擅長和喜歡做的事,所以我的職業生涯一直也沒什么起色。
而和我一起入職的女同事,現在已是研發部門的首席工程師了。
如果當初我能也做研發設計,也許不比她差。
人在職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長板,揚長避短,千萬不要取長補短,本末倒置。
2、別無選擇時,要更加努力
二十幾歲的人生,處處面臨選擇。
比如:
畢業了,去大企業還是小公司?
去大都市還是小城市?
職業生涯,是選擇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談戀愛了,是選擇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
在TED演講《20歲,不可揮霍的光陰》中,MegJay博士說:
人生80%決定你生活的時刻發生在35歲之前。這就意味著你生活的重要決定、經歷和突然的領悟,有八成是在你30多歲之前發生的。
二十幾歲就像在玩“找凳子”游戲。
每個人都繞著凳子跑,但是快30歲的時候音樂突然停止,所有人開始坐下。
誰都不想成為那個唯一站著的人,只好將就著,找個離自己最近的凳子坐下。
很多年輕人會這樣做,這樣做太輕率,風險也高,千萬不要這樣。
是的,你30歲生活的好壞,是你二十幾歲選擇的結果,選擇很重要,比努力更重要。
因為,并不是你付出的越多,回報就越多,就像:
你選擇跑步,滿頭大汗,1小時只能跑10公里;
你選擇騎車,兩腳猛蹬,1小時只能跑20公里;
你選擇開車,輕踩油門,1小時能跑100公里;
你選擇坐高鐵,坐著不動,1小時能跑300公里;
你選擇乘飛機,瞇一小覺,1小時已過1000公里。
同樣在努力,結果卻相差萬里,你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可很多時候你別無選擇,只有努力。
比如,如果你沒上名校,畢業可能就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全球500強,因為 “非985畢業生,簡歷直接扔垃圾桶”。
這時候,你只有先去小公司。
只有在未來的工作中足夠努力、足夠出眾,才能“曲線救國”,重新掌握選擇權。
選擇很重要,但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就先努力吧。
3、死磕自己,矢志不渝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但缺乏的是堅持。
就像我,工作后,想提升一下聽力。
剛開始很有干勁,聽一句VOA默一句,可沒多久就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最后徹底放棄了。
所以,我的聽力沒一點兒進步。
而我家先生正相反。
他農村長大。
英語老師發音不準,所以從不教他們發音,他雖然一個詞都不會讀,但特別會考試,高考英語照樣不錯。
上大學他學的外語是法語,英語一天也沒學過。等他上了研究生,又開始學起英語。
而外教老師教英語,不再看重筆試,更看口語交流。
他聽不懂老師的發音,老師也聽不懂他的,最痛苦的莫過于上英語課了。
后來他向老師請教。老師說:
學口語其實并不難,就看你有沒有恒心。一個詞、一個句子,按照正確的讀音,你大聲讀個10遍、20遍、50遍,甚至上百遍,那它就變成你自己的了。
于是,先生開始了瘋狂英語之旅。他每天早上去學校的小樹林聽磁帶,大聲讀英語。
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一個詞、一個句子地讀著。
一遍、兩遍、五遍、十遍,如果還不流利,再讀,讀個50遍、上百遍也是有的。
他在小樹林,一站就是兩年。
終于外教不再搖頭了,反而表揚他發音純正,他還順便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
成功,常常是因為多了一份堅持;失敗,往往是因為少了一份執著。
4、要找三觀契合的伴侶
二十幾歲,正是談戀愛的時候,別為了工作,連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
以積極的心態談戀愛,找個三觀契合的伴侶,對你今后的人生很重要。
三觀不合,你眼中的普通花銷,是他眼中的浪費;
你眼中的自己,是母愛的偉大;
而他眼中你,只是個生育機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
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即使在同一屋檐下,距離這么近,心卻那么遠。
經營婚姻的最佳時間是在結婚前,這意味你要像對待工作一樣精心謀劃。
睜大眼睛選個三觀相近的另一半,不要被外貌、金錢等物質條件蒙蔽雙眼,也不是要為了結婚或消磨時光,任意選擇一個正好選擇你的人。
兩人相處,三觀契合太重要了,畢竟相愛因為五官,相處因為三觀。
5、多讀書學習,提升格局
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人工智能時代,50%的職業都將消失,你準備好了嗎?
你別無選擇,只有不斷學習。唯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你要多讀書多學習,它能提升你的格局、開闊你的眼界、幫助你形成自己的三觀。
它是你的精神食糧,能滋潤你的心靈;它也是你的物質保障,給你一份衣食無憂的薪水,讓你活得幸福而有尊嚴。
二十幾歲的時候,難得有個空巢期,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靜靜讀書學習,沒有外人打擾。
積極面對這段時光,珍惜這份自由,努力學習,才能在職場的激烈競爭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不斷的積累,在機遇來臨之際,才能抓住機遇,改變生活,甚至命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從現在起,努力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6、擴大社交圈,和優秀的人交朋友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宅”,一到周末,睡到自然醒,然后無聊地用刷手機、看電視打發時間。
他們喜歡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里,不去主動拓展圈子。
走出家門,到現實生活中結識新朋友吧。
多參加戶外活動,多認識不同的人,多選擇優質的社交圈,增加知識,提升交際能力,擴大人脈,這些可能對工作或事業有幫助。
另外,擴大朋友圈,說不定還能遇到你的TA,早日告別“空巢”生活呢。
多和優秀的人交朋友,跟他們在一起,你會收獲很多。
在你二十幾歲,結交的一位朋友、一次好的談話都可能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給你帶來巨大的影響。
人生的美妙就在不經意間,就在拐角處,就在平常的生活里。
7、多重視健康,多運動健身,保持活力
一個26歲的美麗女孩周西,天天為工作打拼,突發卵巢腫瘤,她發自肺腑地說:只有生病了才知道,過去太不愛惜自己了。
放不下的手機,關不掉的電腦,做不完的工作,熬不完的夜。希望努力拼搏奮斗的人,在滿滿的行程表里,留出一點點空隙為自己的健康考慮。
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是零。
所以,趁身體尚好,去健身吧。
它能強健你的體魄,健美你的身材,還可以填補你下班后的孤獨,紓解壓力與憂郁情緒,增加幸福感。
二十幾歲,初入職場,哪能不挨刀。
有的人會隱忍到內傷,有的人會化悲憤為食量。
運動健身是最健康的發泄方式,也是治療抑郁最好的方法之一,它能讓你忘記煩惱,所以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健身吧。
健身也靠自律,知易行難,那就先定個小目標吧,每天打卡,比如先堅持10天,每天1000 米,達成目標后好好犒勞一下自己,再制定下一個小目標,慢慢你就形成習慣了,自然而然就堅持下來了。
健康比工作更重要,千萬不要上半生用命來掙錢,下半生用錢來買命。
20歲到30歲,是人生的黃金十年。
你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個決定,每一次行動,都在影響你的未來。
不要揮霍光陰,做好人生的每一個決定后,just do it。
作者簡介:霍輝,名字很好記,倒過來就是輝霍哦,是個愛家愛生活的孩子媽,也是個愛讀書愛碼字的理工女,簡書@輝霍,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