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老師的精英日課中,有一課講的是“能從十三歲看老的品質”,上面說人的大腦有一個區域,叫做“腹側紋狀體”,這個區域負責大腦的獎勵系統,能在某些情景下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從青春期——也就是差不多十三歲的時候開始——腹側紋狀體給的獎勵,重點偏向于社交領域。也就是說,從十三歲開始,我們對同輩人的重視,就超過了對父母的重視。家長會明顯感覺到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說什么,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不在乎你說的東西。而且有時候大人說什么,他們可能還要故意反著干。說不定還會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抽煙、喝酒、偷東西,就為了讓自己在同學中間看起來很“酷”。
我今年已虛歲12歲了,雖然在媽媽眼里一直都是乖寶寶,但對一些事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力,像抽煙、喝酒、偷東西這些事我是絕對不會做的,更不會和媽媽對著干,但是在玩網游這個事情上我們母子倆屢次起了沖突,各執一詞,僵持不下。
正方(我)的觀點:
1、有時候作業多,壓力大,玩會兒游戲放松一下。
2、游戲還會增強孩子的耐心和恒心,加強橫向思維,而且能提高他們在壓力下的有效決策能力和勇于承擔風險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3、全面禁止網游對網癮患者沒有任何作用,只會讓他們的欲望更強烈。
4、男孩誰不玩游戲,現在班級里男生聊的大部分事情都和游戲有關,玩游戲可以讓人更好的融入集體,否則你就out 啦。
反方(媽媽)的觀點:
1.嚴重影響學習,雖然只允許玩一個小時,但其他時間大腦也沒閑著,一直在琢磨游戲的事情。
2.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長時間的盯著電腦,損害視力。
3.偷偷拿媽媽手機掃碼充值,不止一次,屢教不改,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4.屢次撒謊,為了玩游戲,謊說作業已做完。
媽媽在發現我第一次偷偷充值之后,二話沒說直接給了我一頓胖揍,屁股腫了好幾天。并嚴重警告以后絕對不許玩!可越不讓玩心里越癢癢,于是我們倆就經常上“貓捉老鼠”的游戲。媽媽趁做飯的空隙都要躡手躡腳神不知鬼不覺地的從門縫里監視我。嚴防死堵絲毫沒有減弱我對游戲的熱情,反而使我玩的欲望更加強烈。以后我一逮到機會就玩,不放棄一分一秒。如果不小心讓媽媽抓了現行,少不了又是一頓鞋底。而且我和媽媽之間的溝通也少了,她不能聽到我說“游戲”兩個字,聽到之后馬上黑臉,氣氛立即尷尬。保準馬上給我布置一大堆課外作業,取消周末出門放松的計劃,并給我嚴重口頭警告。
這種情況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一直持續了半年,直到暑假時在媽媽的鼓勵下加入了007,一周一篇作文的任務使我不得不大量增加課外知識,媽媽也給我訂閱了精英日課和心理學課程,并和我一起學習。萬維鋼老師講的十三歲的現象讓我和媽媽同時反思自己的問題,并學會平心靜氣的溝通和交流。說出各自的想法,向對方提出自己的要求。最后我和媽媽和平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媽媽允許我小學畢業考試后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但是六年級這一年一定要全力以赴。我雖然答應的有點不情愿但是想想還是得以學習為重,媽媽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在生活中磨合,在磨合中成長,我想不光是我的成長,也是媽媽的成長。在成長中學會思考,在思考溝通中更好的成長。這或許是我此刻關于成長中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