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泡面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這是前段時間朋友圈里流行的自嘲。消費降級這個詞兒在2018年隨著消費升級的火熱也火了一把。
但是,朋友們,消費降級針對的是那些曾經升級過的人說的。從前做頭等艙的人,現在坐經濟艙了,叫消費降級。你一個出行方式從坐地鐵改成了騎共享單車那不叫消費降級呀,只不過是把窮字變著花樣寫了一下而已。
沒辦法,工資上漲的速度遠沒有房租上漲的速度快。如何在這樣的情勢下還能吃的飽?
奮斗在中關村的李小六的一天是這樣解決吃飯問題的。
早上9點,早餐。
前幾年還吃得起麥當勞巨無霸,現在早餐根本吃不起這個了。路邊的煎餅果子雖然排隊的人挺多,早點去還是可以在上班之前排上的。
下地鐵了要以光一樣的速度奔向公司,趕在8點59分的時候能用釘釘打上卡就是一個完美的一天的開始。
下樓再去買早飯的時候,煎餅果子包子鋪門前已經排了很長的人龍了。
吾日三省吾身,李小六每天都要在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這三個人生哲學問題中糾結大半天。
尤其是早上,吃煎餅果子還是吃老北京包子加豆漿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在電梯里思考好。
李小六大多數會選擇去吃煎餅果子,因為可以多加個雞蛋。
敲了一上午代碼,找了一上午的bug之后,李小六的微信聲音開始轟炸的響起了。他知道到了中午11點30了,因為公司群里開始分享美團、餓了嗎、每日優鮮等各種紅包了。李小六迅速拿起手機搶紅包,這個時候不管有多重要的工作都要放一下,不然當你看到鏈接的時候紅包已經被搶沒了。只有搶了美團外賣紅包之后才要下單,下單也要看看哪家店鋪給的優惠多,比如湊成滿35減20的午飯順帶把晚飯也解決了。
李小六挺羨慕周圍一些女同事的,她們總是說在減肥,所以吃的特別少。
之前網上流行一個段子:
謝開聰 :深圳有一家奇葩網絡公司,五點半下班,六點半有公司班車,沒人逼你加班,但是為了能體面地坐著一人一座的大巴回家,大家愿意主動加班一小時;六點半準備坐班車時,就會想起另一條制度:8點鐘有東來順的工作餐:樣多,管飽,有水果。想想坐班車回家還得自己做飯,那就再主動加班一小時,吃了工作餐再回家唄;
8點鐘吃完工作餐準備回家,又想起一條公司制度:10點鐘以后打車報銷。一天干了十幾個小時,誰還有力氣擠公交?那就再主動加班兩個小時唄。這個公司特人性,從不逼著員工加班。干到晚上十點,打車回家。也算是員工有情,公司有意吧?
這家公司叫騰訊
這個段子中有一點也寫出了李小六的真實工作狀態,身為程序員,加班敲代碼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公司9點以后走也是有工作餐的。
雖然不像騰訊那樣的東來順餐標,樣多管飽的,但是至少也是一個30塊錢標準的蓋飯,樣不多,但是管飽。
一個在漂在北京的單身狗,回家早也是打游戲,不如就在公司加會班解決個晚飯,順便還能發個老板可見的朋友圈證明自己的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青年。
李小六是成千上萬奮斗在北京的北漂青年中的一員。消費降級這個詞兒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從來北京的那一天,消費就是處于這個級別的。
有的時候,李小六還特別懷念大學的生活,那個時候一個月生活費1500就能吃飽穿好的。不過那個時候想買的iphone新款還要省吃儉用好幾個月才行,等到能買的起了,新款已經成為舊款了。
現在李小六想買個iPhone的,攢兩個月錢就夠了。這樣看來,消費還是升級了。最重要的是,省下的錢看個話劇,偶爾聽歌演唱會,去參加個名人的現場演講還是不心疼的。
肚子里沒東西可以,腦子里不能沒有沒有東西。李小六總是這樣對自己說。
偶爾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同樣大學畢業卻進了老家國企單位的李大山天天在曬食堂的伙食的時候,偶爾也是有點羨慕。
有食堂的好處就是,不用去每天考慮吃什么了,去了食堂自然都有人給你安排好了,一葷兩素,不吃就餓著。
人這一生啊,活著是為了吃飯還是吃飯是為了活著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令人迷惑。
李小六說,這都不是個問題啊,吃飯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為了看更高的山,更遠的海,吃更多沒有吃過的美食。
在有限的年輕日子里,能把生活一級級的提升了,就是這群年輕人生活的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