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于母愛的偉大,但感觸更深的是錢在生命面前的分量,在醫院這個最難恒定道德的地方,盡全力已然成為了心靈的安慰劑,而結果怎樣也就暫時不考慮了。一旦最后人才兩空時,全部的不幸都會化作怨氣發泄出來。生命的價值有多少,過了生門才能找到。
生門,顧名思義是生命誕生之門。它可能是女性的陰道,也可能是女性腹部的那道長長的切口。我們每個人的誕生都要經過這道生門,但我們又太少去關注這道門后的故事。
紀錄片《生門》通過拍攝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的四個家庭的生產經歷,試圖講述生命誕生的故事。正如導演在海報中所寫到的一樣,影片拍攝的目的很簡單:“我們可能不知道怎么離開,但應該知道從何而來。”透過這道生門,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母愛的偉大,生命的堅強,導演有意無意之間表達出的生命與生活的思考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生孩子這件事本來是一個很喜悅的過程,縱使伴隨著母親的痛苦,但新生命的到來總能給人們帶來希望的歡喜。但影片中所表現出的生門,卻打破了我們的固有想法,可無奈的是,我們又都知道,這就是現實,生命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所謂社會財富及階級上的不平等,有些生命從誕生就面臨著生活問題,而有些生命生來就是不被歡迎的。人過“生”這道門,要經歷千難萬險,有時我們用生命去守護的東西,也可能會化為泡影。
夏錦菊用生命守護的,是一個已然超生的寶寶。雖然生命不能用值不值得這樣簡單的標準來衡量,但我們可以思考這個生命的到來帶給這個家庭實際的意義。夏錦菊為了生下一個男孩傷痕累累,在明知有危險的前提下還是毅然決然地懷孕,用生命來做這個賭注。是什么把她推上了這道“生門”,讓她在鬼門關里走上一遭,是人們的固有觀念嗎?是社會生活的需要嗎?還是夏錦菊個人的愿望?這些我們不好判斷,但是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在影片中去感受一個生命的到來帶給另一個生命的傷痛,而這些傷痛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這時候,我已然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母愛來概括這件事了,因為我透過影片感覺到的不是愛,而是清清楚楚的被束縛的窒息感。我感覺整個家庭,整個社會都把女人推到了必須結婚生子的圣壇上,作為女性不能反抗。在夏錦菊生命危急時刻。我滿心期待她的父親可以質問自己的親家,為什么要為了一個男孩把自己女兒推到如此危險的境地,然而我的希望落空了。事情就平淡的過去了,沒有反思與質問,一切好似只能歸結于這個女人的命不好,何其悲哀。
在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我內心對于女性生育這件事是非常排斥的,這有可能和我的年紀和性格有關。我總覺得女性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來撫育下一代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畢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個寶寶。對于那些并不渴望有下一代的女性,社會好像缺少了對她們的些許寬容。這部電影引起很多女性抵制生育的觀點后,有很多所謂的傳統君子開始了對她們的口誅筆伐,聲稱過生門這道門是女性一生的使命,甚至是女性存在的意義。但是他們似乎也忽略了,他們的“生門”也是很多女性的“死門”,在面臨此等生死抉擇時,君子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呢?
片尾小孩子的一些話很讓我感到觸動,記者問孩子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孩子回答說是從媽媽的肚子里來的,只有女孩子才能生孩子,我們都是從媽媽肚子里來的。只有女性才能擔負起生育的使命,但男性在這場生命的演出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這件事我們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些許答案,但這答案是否能成為規律或是所謂真理呢,還要看下一場演出如何上演了。
生命的到來是生活的開始,生活的進行是生命的延續,誰是這場演出的指揮,還得等人再次跨入“生門”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