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歡韓寒,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喜歡他的犀利,喜歡他的賽車,喜歡他的文字。
打開任何一本他的書,我都看不到同于他人的作序,無人作序,也沒有過多虛榮的介紹。簡單,狠。這是我對他的印象。
作者簡介那一欄永遠都是一句話甚至幾個詞語。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身,作家,賽車手。再無其他。于是當2013年這本《我所理解的生活》問世,我一直斷斷續續翻閱開來。
有人排斥他同樣也有很多人瘋狂的追逐著韓寒的腳步。像是歷史書上對已故名人的評價,總有兩面。這是正常的,這樣才說明一個作者是一個鮮活的人,而不是無欲無望的神。
《我所理解的生活》里面并不是一味地再寫文章,有韓寒去臺灣后的感慨,有對90后的新看法,還有一些韓寒回答媒體記者的問題等??偠灾且槐倦s文,所以我無法去總結它的中心思想,只能跟著韓寒的思維去說點我的,可能無聊的感想。
他的犀利絕非簡單的滿嘴粗話,而是一針見血,他的狂大絕對不是駭人聽聞,而是建立在關注社會的基礎。
“我只負責制造作品,不負責用戶體驗,也沒有售后服務,更不會根據大家的口味來改進。你若喜歡,便是晴天;你若討厭,也是晴天。”
是的,你喜歡,我還是我,你不喜歡,我依舊是我。
他不會因為銷售量創作。不會為了迎合他人不同口味改變風格。
我們的社會太需要如此人。于是這個時代,韓寒火了。
“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它只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我也不覺得留有遺憾是一種缺憾美,相比之下,干砸了倒是一種美。我就最討厭聽見有人這么說,要是我去干這事,一定比某某某干得好。滾。你在臺面上看見我成功一次,我在臺面下就干砸十次,那又如何,我又沒死,不停地干就行了,人們只會記住你成功的那一次。哪天若要死了,遺憾這事沒干,那事沒干,還不如自吹這事干成了,自嘲那事干砸了。”
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理論,韓寒又一次深深戳中了我的“笑點”。我好像也說過“要是我去干這事,一定比某某某干得好”,現在想來真是討厭至極。有本事的人會去干,干不成就尋找下一個目標,接著用盡全力的干,干成了再來輕描淡寫的告知身邊的人,而不是天天幻想自己的某種根本不存在的“才能”。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霸道卻深有道理。
一切看似水火重天,其實這來自于內心最平靜的安定。
謝謝這個時代,同時謝謝這個時代的韓寒。
最后用韓寒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我所理解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無所畏才能無所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