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近來幾次的閱讀觀影交友體驗,冥冥中在持續向我傳遞和匯聚一個道理:無論你是否看懂了世界/生活/人心的真相,能夠決定未來怎么樣的,永遠都是你后來的選擇。
無論是《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中,人類那段“消失的歷史”終于隨著古代始祖巨人和九大巨人之力的揭曉,漸漸拉開大幕。而“進擊的巨人”? 名字的含義從此得到公布——“那個巨人不管在哪個時代,都為了追求自由而持續向前邁進”;
同樣,在《人生海海》這本被稱為2019最該讀的書里,麥家借著“報紙上說”這樣的藥引子說出了上校跌宕人生里的許多禪語: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就像書名這句閩南語“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敬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也像原欣老師所言,人活一世,總該給自己找到信仰!
Spirited Away = “成長,就是學會堅定地接受分離 ,不要回頭!”
最近《千與千尋》大火。很多人為小白龍與小千最后的分離一直耿耿于懷,說出“再見,再也不見”的悲觀論調。但我始終堅信白龍說的。“我們一定還會再見”,就是一定會再相見,為了要以更好的成長姿態遇見彼此。
這也是宮崎駿老爺爺在這部獻給10歲女孩的唯美動畫里穩穩藏住的心聲吧。
獲野千尋,一個稚氣未脫、膽小、冒失,對爸爸媽媽很是依賴的10歲小姑娘。故事就發生在搬新家路上的一段插曲,一晃經年。
因為經濟泡沫破滅,獲野家必須搬離原來的房子,意味著千尋也要離開原來的學校和好朋友(理莎的卡片)。這個線索同樣延展到故事的主場景,一個被荒棄的主題公園——在這里,千尋的爸爸媽媽未經主人允許卻貪吃,變成了豬;千尋只能獨立成長,為了活下去,救出爸媽。要知道對那個過去只渴望活在自己舒適圈,不愿獨立探索新世界的小姑娘來說,這是多么大的驚慌失措和挑戰。
雖然看似昨日,臉上還滿是一百個不愿意;但歸來時,落葉、灰塵,還有頭上閃閃發亮的紅頭繩,眼神雖不舍但已堅毅,都在告訴自己,過往的那個自己已逝,不必尋、不必悔,每一次成長,都是意志堅定的分離——“一直向前,不要回頭!”(Spirited Away)。
我們的千尋,她做得很好。
相信生命遇貴人,更堅信自己的選擇!勇敢無懼,才能堅定前行!
我們除了去希望能夠像千尋,生活里總能遇到這樣那樣的貴人:帶著你一起奔跑度過險關(白龍),教會我們在新世界生存的法則(小玲),總能給我們一方避風的港灣(鍋爐爺爺),更需要堅定的,還有我們的初心,我們的選擇。
正是這些生命里彌足珍貴的東西,才讓我們擁有了義無反顧、奮不顧身的勇氣,和信仰。
* 在這里,我寧愿只是把白龍當成千尋生命的貴人,而不是愛人,畢竟她才10歲啊。求大家別拿愛情去涂抹一切男女之間的事。
因為,愛,總讓人奮不顧身。所以,愛是信仰!
因為選擇了相信白龍,千尋找見了善良的鍋爐爺爺;
因為堅定了要活下去并救出爸媽的信念,在玲的指引下,千尋找到并經受住了湯婆婆的考驗,贏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但代價是被奪走了名字;
因為工作時努力,待人沒有偏見,小千漸漸學會適應妖怪世界的生存規則——獨立、禮貌、奮斗;
并且,
用真心的待客之道,而不是堆在臉上的笑意相迎,成功拿下工作中第一大單,讓臭味彌漫的“腐爛神”還原了本來尊貴潔凈的河神面貌。
而那份珍貴的回報(苦丸子)又兩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半喂給了無臉男,讓他恢復了理智,不至于吃掉小千;一半給了白龍,吐出了湯婆婆的縛身咒,救了白龍,其實也是一報還一報。
同時,用善良和平等心贏得了無臉男的信任和追隨。
很多人跟我一樣,會好奇:為什么無臉男會在民間獲得這么高的關注度?
一方面是大家在可憐他,臉都不給一張,就一個面具,寂寞到吹雪,而且不能言語,即便是能說話了也是輕聲輕語,可憐兮兮的樣子;另一方面,與其說是可憐無臉男,不如說更是在可憐自己。蕓蕓眾生之中,每個人的身邊都可能有一個無臉男。沒有人不希望有人陪伴,沒有人喜歡寂寞,沒有人不喜歡能有個安穩的叫做家的地方。
用勇敢和真誠最終打動了錢婆婆,這個世界生存法則的至高制定者。
哪怕是要跨越千山萬水,哪怕是上一趟只有單程票的列車,哪怕是去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見一個傳說中很厲害的婆婆,但為了給白龍贖罪,將印章還給能夠并應該擁有它的人,最終贏來了錢婆婆的原諒。
有人說那枚印章,代表了神隱世界的至高權利,就像一個公司簽工作合同、批預算的章,也是油屋帝國的“玉璽”。這也表明了帝國的實際控權人(董事長)是錢婆婆,湯婆婆頂多是CEO,也是打工仔。細節為證,其實湯婆婆每天天亮之前變身烏鴉,長途飛行,天黑之前再飛回來,就是去錢婆婆那里蓋章、交錢的。
那么,如果說這個世界還值得期待,還很美好,正是因為錢婆婆是個善心之人,在茅草屋過著簡譜的生活,原諒了白龍,收留了無臉男,給了千尋最好的祝福——大家一起織就魔法紅頭繩。
可見,千尋在吃苦中長大,用真心和善良待人,以勇敢和堅定做事,最終保持了自己最初的世界觀,不忘初心、一直堅定前行。
相比一開始連進一個黑暗的隧道都怕到不行的那個小女孩,如今的千尋已經成長到判若兩人。
你對待生活/世界什么態度,世界/生活就會回報給你什么!
曾看到宮崎駿爺爺一段關于《千與千尋》的創作談。他說,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不想讓孫女輩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些粗制濫造,內容關于如何吸引男生的少女漫畫。應該創作一部真正是給10歲女孩的作品。
為了所有的孩子,在還沒有被戀愛和思考打擾的年紀里,讓他們擁有童年的快樂和有意義的時光。同時還能盡量表達一些自己的聲音,有所批判,有所思考。
實則,一直以來,在宮崎駿的諸多作品里,我們總能看到人性丑惡的影子,有著爺爺對這個世界深深的懷疑,恨鐵不成鋼。
《千與千尋》里,將尊貴的河伯搞成“腐爛神”的不正是人類嘛,自行車、舊電器、生活垃圾……同理,小白龍,曾經的琥珀川主,清澈美麗,無與倫比,也因為人類的貪欲,填河造樓,造成白龍已無安身之所。
有沒有人想過為何白龍寧愿丟掉名字、為湯婆婆賣命,也要學習法術,是為了什么?
我想,他是想過報復的!
這種人與自然關系的批判最濃烈的是《風之谷》,人類未來最終將只能帶著防毒面具過活。
但批判永遠不是目的。
宮崎駿最終還是選擇用對美的堅持和極致表達,《龍貓》、《天空之城》等經典之作皆如此,來寄托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對人心向善的信任。
帶著一顆童心,溫柔地看著這個世界,希望我們能夠最終長大,獨立面對一切殘酷真相和勇敢挑戰——
學會愛,然后長大!
不管生活給了我們怎樣的苦難,
持續相信、持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