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準確審題,掌握選材、立意的方向。
2、學會運用“一語雙關”“以小見大”的立意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準確審題,掌握選材、立意的方向。
教學難點:掌握“一語雙關”“以小見大”的立意方法。
一、導入:
你認為一篇好的作文不能缺少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一篇作文的好壞,主要是看作文立意、選材、構思的優劣,審題立意在作文的寫作中,不能等閑視之。
明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到:“無論詩歌或長形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惫湃艘浴皫洝睘橛鳎蜗蟮卣f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審題立意?
(請學生自主閱讀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訓練內容)
明確:審題,就是審察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確立最主要的思想內容。認真審題,恰當立意,才能確保寫作符合要求,不跑題,不偏題,也才能有效組織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結構。在作文中只有正確理解了題意,并按照題目的要求去構思,才有可能寫出符合題意的作文來。審題正確,是寫作成功的先決條件。審題不準,就會“偏題”“跑題”。
三、如何審題與立意?怎樣做到立意深刻?
(一)審題的技巧方法:
1、注意題目中的限制條件,明確選材的范圍。
題目中常常會有一些字、詞、詞組,從下面幾個方面對我們的寫作進行限制,規定我們能寫什么,不能寫什么。如:數量、時間、方位、范圍、人稱、寫作對象(記敘的內容:人、事、景;說明的對象:事物或事理)。因此,拿到作文題目后,我們必須首先找到限制詞,明確有哪些限制,明確能寫什么,不能寫什么。
【例】2016陜西“為我心中的那片?!保瑢θ朔Q做了限制,只能用第一人稱“我”,不能寫成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2015陜西“我的老師”,“我”暗示寫作的角度,限制了“老師”這一寫作對象的主體,當然寫作的人稱也應是第一人稱。
2、注意分析題目、探究其含義——中心語
題目中體現寫作對象“怎么樣”的詞或詞組就是中心詞,它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表明寫作目的——告訴讀者那人是怎么樣的人,那事是怎么樣的事,那景是怎么樣的景。
【例】2016陜西“為我心中的那片?!?,中心詞“那片?!庇袕娏业南笳髁x,它象征著目標、夢想、對未來的憧憬等,可以寫實,也可以虛構;可以寫眼前的生活,也可以將自己的體驗進行升華;可以寫自己對夢想的追求,也可以寫自己對知識、信念的執著追求;可以抒發自己對美好情感、人性的思考,也可以寫現實與理想的矛盾,還可以寫自己對環境的珍惜與保護等。
3、仔細審讀材料(提示語),對材料內容進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蘊含的意義。
材料(提示語)大多有引出題目、闡釋主題、提示寫作范圍和人稱、提示選材范圍和角度、提示寫作重心等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對命題作文的題目有所限制,認真閱讀提示語,可有效地避免寫作偏題。
【例】2016陜西“為我心中的那片海”,提示語“少年一天天長大,有一天要離開家/看他背影的成長,看他堅持與回望/媽媽笑著對他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根據提示語可以聯想到許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這首歌,緊扣提示語中的關鍵句“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可以圍繞自己拼搏的艱辛與坎坷,奮斗的歡笑和淚水,堅持的努力和執著來寫作。
(二)立意的技巧方法:
1、立意明確,思想深刻。
要扣住題眼,找關鍵詞,探究題目隱藏的內涵,理解運用“一語雙關”的手法。
【例】2018陜西“陽光”, 不僅指自然界的陽光,也可以是陽光的比喻義。本義是指太陽發出的光,文章可寫自然界的景和物是如何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的,由此突出陽光的作用;也可寫生活中的陽光,可以是給你愛和溫暖的一個人:母親、老師、同學、朋友等;也可以是遇到挫折時激勵的一句話,心情不好時的一個玩笑、一句詩、一首詞;可以是一個歷史人物、一本書、一首歌、一座城等;還可以是助人為樂,蛻變成長,美好閱讀,溫馨家庭……一切光明、溫暖的因素都可以成為文章的主題。
注意:寓意類作文題目往往是一種具體的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種開放式的特點,要求考生捕捉到題目中關鍵詞句所包含的象征義、比喻義、引申義等,選擇自己最熟悉且理解最深的一點去寫作。
2、變換角度,學會求新。
通過添加要素,簡單組詞來限定內容,把寬泛的內容具體化為小事,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是記敘文常見的寫作手法,也是初中生最實用的寫作手法之一,它往往取材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件,通過小角度切入,關注人物的一言一行,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反映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題和時代背景。? ?
【例】以《散步》為例,通過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抒發了一種交織在母子、父子、祖孫三代之間濃濃的親情,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此文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達到一滴水能見太陽的效果。
四、命題作文訓練
以《翻過那座山》為題,寫一篇記敘性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