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定語言模式,通過對方的語言,看到內在的地圖,他依賴的價值觀,從而幫助他。
西游伏魔,沙僧“二師兄,水喝光了,快去打水”,豬八戒“水喝光了就一定我去打嗎?你這種想法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你不能去”。
檢定語言模式分為三類:扭曲類、歸納類和刪減類。
——扭曲類,情感類問題,包含扭曲類語言,不是語言或思維中的錯誤,本身我們的語言就包括這些。扭曲類語言的正向作用,比喻,和想象有關的事情。負面的,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沒有認識到是扭曲的,就會對正確認識世界產生障礙。
猜臆式——愛人接機的例子;老師、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標簽——我是一個不被喜歡的人;買禮物;如何化解猜疑類,直接問:你是怎么知道人家不喜歡你?做了什么不喜歡?是那一件事不喜歡還是一直不喜歡?可以問別人也可以問自己。
因果式:這種天氣讓我無心工作,天氣是原因,無心工作——是不想要的,想要全心工作。推給了天氣,天氣你無法操控。他們兩個不一定有因果關系,5個孩子,自己還是博士生,人家怎么做到的?因為老公(別人)做了什么,我很不開心,把自己的人生交給了別人負責,放棄了主動權。練習:我總遲到,是因為我時間觀念不好,怎么化解?你時間觀念不好,怎么我沒看到你早來呢?所以沒關系,斷開兩件事的關系。這個天氣怎么了?兩件事有什么關系呢?別人可以在這種天氣工作吧?另一個練習:你把我氣死了,原因是你(的做法),結果是我氣死了,有沒有可能我做了,別人也不生氣,生氣是自己的事。
相等式:我敬你酒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我敬你酒不喝,和看不起我,等同起來,一個是行為,一個是意義(因果式是結果)。“你用心讀書就是孝順我”,“你要聽話才是好孩子”。說話的人想操控別人時,用相等式,希望對方按照他的想法行事。化解的方式,把意義下切下來,用心讀書賦予孝順,怎么化解?意義下切,聽話就是好孩子,父母覺得什么樣是好孩子:孝順父母、勇敢。。。聽話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聽話是聽誰的話?聽。。。就是好孩子嗎?看不起我,化解,看得起我下切,還有,我喝酒也不一定是看得起你。不給別人留面子——回應,檢定語言模式不是用于溝通的,而是幫助。。。的下切,舉反例。做練習: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借錢)幫我一把就是好朋友。如何應對,什么是好朋友,借錢,明明有危險勸一下也是,內心有苦處聽他。。。也是,借錢,原則,即便我不給你,我也把你當好朋友,借錢時干什么的?壞事肯定不借。“朱門酒肉臭”,朱門是高門大戶,仇富心態(tài),酒肉臭代表骯臟的,包含什么,下切。。。不是富人階層就不會做這些嗎?豪車去搭車,越容易答應,更容易幫助人。。。的例子。
假設式:廣告詞,全市最低價,趕緊來選購。假設“你只看重價格”,你會不會擔心他的質量呢?他只看重價格,也認為你只看重價格。“你值得擁有”,暗示“我的產品是好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假設“中間商除了賺差價不提供其他價值”。“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假設每次都受傷,可能受傷的都記住了,傷害別人的都沒記住。“你不能好好說話”,假設你之前沒好好說話,現(xiàn)在也沒好好說話,不愿意聽。化解:質疑假設前提和價值標準。你不會是騙我吧?我過去什么時候騙你,現(xiàn)在我怎么騙你了?。。。
虛泛詞式:咱倆缺乏溝通,化解,把溝通下切,希望怎么溝通?談多長時間,下切到具體行動。“你要乖,要聽話,要好好學習”,文件精神幾乎都是虛泛詞。
——歸納類,歸納資料。接收到新信息,會把它們歸類到已經有的體系中,正向,快速認知,不好的,容易造成思維漏洞,會漏掉很多信息,在人生困境中很難逃脫。
以偏概全,說話太絕對,爸爸媽媽從來沒關心過我,男人沒有好東西。。。隱含的以偏概全,你能不能考個好成績讓我們看看(從來沒考好過,所有的都不如別人嗎)。每次都和我爭,都是如此嗎?是不是沒注意到?如果自己意識到是夸大的還好,如果沒意識到,自己給自己催眠。從來沒有過嗎?從來沒好好說話,談戀愛的時候也這樣嗎?
能力限制式,包含兩種,需要性,包含標準的,你不能做到一半就放棄,堅持的重要性,并不代表不能放棄。如果發(fā)現(xiàn)白費功夫,或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做到一半就放棄,價值觀——放棄是不好的事情,能力限制式,他的人生的困境——放不下,化解,那放棄之后會有什么發(fā)生呢?沒有應該或不應該的標準;第二種,可能性,能力的判斷,“我想放棄卻放棄不了”,“我想去讀書但讀不了”,也是絕對化,化解,你需要什么能夠幫助到你,打開一個缺口,假設有一個什么能夠幫助到你,把“什么能夠幫助到你”植入信念。。。常見的:好孩子不應該哭,我必須親力親為。。。,很累很疲勞的人。女人不可以不工作,自己給自己種下的價值觀,有很多種照顧自己人生的方式,框起來,人生的選擇就會窄很多。可能性,一些思維漏洞比較大或多的人說出來,“我一定要看電視才能睡著”,能力的限制,對自己能力的不相信。
價值判斷式,和需要式有點像,集體潛意識,“男兒有淚不輕彈”,“強將手下無弱兵”,代表一個群體的價值觀,聽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但又無從反駁,如果辨別不出來,群體潛意識一代代延續(xù)下去,這些價值判斷性的語言不是百分百對的,破除、意識到不合時宜的地方。
——刪減類,彼此有紛爭的,很多信息,大腦只接收一部分,大腦存放的細節(jié),是經過刪減過的,寫作文寫不出來,歸納能力太強,歸納——演繹。
名詞不明確式,主語和賓語,他們希望我死,他們是誰,補足了之后,不被一個系統(tǒng)所接受。“找個人來”,“和平使者”,“勝利者”
謂語(動詞)不明確式,“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兩個靠一樣嗎?彼此依靠,不是依賴。。。,“傷害”了我,什么傷害,下切,找到原因,“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對方是不是沒有意識到傷害了他——找一找自己為什么會受傷害。副詞不明確,“你很自私”,“很”是怎么樣,他做了什么讓你覺得很自私,下切。。。可能是情有可原的。“這件事很難處理”,哪些很難,需要哪些步驟。把它們分解下切,找出哪個難。如果是背景音,覺得它難,可能就不會做了,影響行動力。
簡單刪減式,“我很不甘心”,不甘心的是什么,刪除的那些是不愿意面對的。他不好(虛泛)——他對我不好——他在家里對我不好——他在家怎么對我不好——他在家和我大聲說話,可能只發(fā)生在特定的場景內——原來自己也要負責任。
比較刪減式,“我這個人很不好”——和誰比很不好——和同班同學比不好,這一類用在:一些女士事業(yè)還可以,比較自己的另一半,和優(yōu)秀的人優(yōu)秀的那一面相比,他們也有陰暗面。橫看豎看不滿意。山大附中,學霸太多,呵呵。
檢定我們固化的信念和價值觀,從而調整行為,擁有更寬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