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都記得高考出分的那個晚上。
接到爸爸的電話的時候我在佛山,住在舅媽家的公寓。是的,是爸爸告訴我的成績,當時距網站上可以查成績的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但一心想知到我們成績的爸爸,問了早拿到成績單的班主任。
已經忘了當時爸爸的第一句話是什么了,但他那個時候的語氣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他的嘆息,他的失望,他語氣里掩飾不住的低沉。
我不知道當時電話中的我是如何做到那么堅強的,我反倒開始安慰爸爸:“沒關系啊,反正不也可以上個二本嗎,能上二本就行。”天知道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有多么的不甘心。
深夜,凌晨12點,我躺在床上開始思考人生,那天晚上的月光很亮,舅媽家住在10層,樓下就是一個小籃球場,籃球場的路燈下,幾個學生模樣的少年還在打籃球。
不知道該想些什么,該做些什么。我該去那個城市?該選擇一個怎樣的專業?該怎樣去面對這場考試的失敗?該怎樣去回應那些對你抱有期待的親戚朋友?
第一次,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那么的渺小,未來的路是那么迷茫。而這些迷茫的導火索,都是因為高考的失利。因為,在出分數之前,我對自己未來的路是清晰的,堅定的。而考試的失利卻打破了我之前所有的計劃。
那天晚上,我甚至希望白天永遠不要到來,天就這么一直黑下去,因為一睜開眼睛,我就不得不去面對高考失敗這個現實。
也許是我沒考好的消息一夜之間已經傳遍了所有親戚的耳朵,也許是這個失敗讓我對周圍人的態度開始變的敏感,總覺得第二天,所有人都對我的態度不一樣了,每個人都在盡力回避“高考”和“分數”這種詞匯。即使說到了,也都以一種輕松的方式帶過,仿佛在暗示我“分數并不重要,能力強才最重要。”
那天我賴床到9點,沒有一個人來叫我起床。收拾完畢后表哥像往常一樣帶我去KFC吃早餐,然后一起去等回家的巴士。唯一不一樣的是那天的巴士等了很久都沒有來,6月底的佛山,空氣已經非常燥熱,在路邊的公交車站牌,數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對未來沒有一絲期待。11:33分,爸爸的車出現在我眼前,把在太陽快要曬中暑的我接走。我甚至不知道表哥什么時候給爸爸打的電話。
那天中午爸爸買了很多的菜,很多我愛吃的水果。我看出了他的用心,心里卻更加覺得慚愧。
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永遠不知道高三那個暑假有多少事情要忙,而這期間的每一件事,對于高考失利的我來說,都像是一個大大的諷刺。
應該是快到報考志愿的時候了,不得不從佛山回家報考志愿。回學校拿志愿填報書,走進那熟悉的校園,心里竟然會有一絲膽怯。害怕見到一直對自己抱有期待的班主任,害怕見到同學,害怕學校門口張貼的光榮榜,害怕聽到曾經熟悉的名字,害怕聽到誰又是黑馬了,誰又超出重本線幾十分了。因為在幾個月前的考試中,甚至我的排名,有好多次都在那些名字的前面。
填報志愿更像是與自己的一場賭氣。因為考的分數特別尷尬,想去的城市分不夠,分夠的地方自己又看不上。那個時候我才第一次明白班主任說的“高考中一分之差就可以決定很多事情”這個命題的正確性。
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整整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三天,每天的節奏就是吃早飯——查資料——吃午飯——查資料——吃午飯——查資料。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填報志愿絕不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全家人的戰場。當時爸爸非常想讓我報師范,他認為未來當老師穩定,覺得我不適合做別的工作。
我不知道18歲的年齡到底是想和父母慪氣還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每當我爸讓我報師范的時候,我就斬釘截鐵的告訴他:我學什么都不學師范,打死我都不報師范。為此還和家人賭了幾天氣。
但我還是小看了大人的力量,爸爸當時本來工作很忙,但為了讓我按照他的想法上一個師范學校他硬是請了幾天假盯著我報志愿。為了讓我動搖,他甚至搬來了家里所有考上大學的親戚給我做“思想政治課”。我至今還記得當時一位本來就很勢力的親戚對我說的一句話:就你這成績,除了當老師你還能干什么!
燥熱的七月,萌動的青春,不安分的心。這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的自尊。后來不知道是覺得和家人的抗爭太累還是我覺得所有的紛爭都怪我的分數太低,反正到最后,我妥協了。在志愿填報的最后一天,我在六個志愿里,填了5個師范大學。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爸爸時,他終于滿意的第二天就回廣州了。
但我沒有告訴他,我六個志愿中,有4個都填在了離他最遠的東北,那個時候,我比任何時候都想離開他們,離得越遠越好。
填報好志愿,結束了謝師宴,我終于又去了佛山,對彼時的我來說,去佛山就像是一場逃避。因為在那里,沒有我熟悉的同學,也不會有人問我考了多少分。
那一個月,算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段的放縱時光。八月的廣東,五分鐘以上的出行都像是一種酷刑。我也同樣把自己關在家里。爸媽也不管我,早上他們出門上班,我就睡到自然醒,然后胡亂地吃東西塞滿肚子,沒日沒夜的在電腦上看韓劇。不去逛街,也沒有心情去旅游,每天就在自己的那一寸小天地里,醉生夢死,自生自滅。
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我爸帶我去吃了我最愛吃的水煮魚,大學在哈爾濱,是在我填報的所有志愿中,離家最遠的一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仿佛才明白,暑假真的就要結束了,可能以后都很少有機會在和爸爸一起吃水煮魚了。
突然覺得有點失落,像失去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似的悵然若失去,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我知道那一個月,我的墮落爸媽都看在眼里,但他們并沒有打攪我,也許他們知道,只有我自己,才能讓自己走出來。
九月,開學,離別。
當踏上哈爾濱的黑土地的那一刻,我才知道,過去的日子,就像青春一樣再也回不來了。
所有的東西都是陌生的,把爸爸送走的那天傍晚,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我竟然淚濕了眼眶,我知道從此以后,離家三千多里,我再也不能得到他們的庇護了。
大學四年,每年寒暑假都在跨越中國南北的漂泊中度過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折騰”中,我也漸漸變得更加獨立。
回過頭來想想,高考的失敗,在當時給我帶來了太久的陰影,讓我太長的時間走不出來。但若以現在的心態來看,當年的自己真的沒有必要把整個暑假都浪費在高考失敗的自責中。
因為,走完大學才會發現,當年你糾結的那幾分,當年你錯過的那些好學校,都不能決定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而能決定你是個怎樣的人的, 是你自己,是你持續的堅持和努力。
當年那些高考中的“黑馬”,上了名校的“幸運兒”,可能上了大學后開始墮落,最后畢業前連英語四級都沒有考過。而身邊也不乏很多只上了二本的同學,大學后開始努力,四年后,也拿到了名企的offer或名校的考研錄取通知書。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決定命運的考試,也確實有它的道理,畢竟成績不同,學校的檔次不同,大學四年的眼界和畢業后的敲門磚確實很不一樣。
但我想說,通往成功的路有千千萬萬條,高考確實是最快捷高效的一條,但誰又能保證,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不會給你打開了一扇窗呢。也許,換個小路,你會走的更遠,更穩。
想要改變自己,什么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