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活著?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過,或許此問題偶爾在你的腦海中掠過,或許它將困繞你的整個人生,或許它總在你不如意時浮現(xiàn)心頭……但可以肯定地說,小孩子是不會問這個問題的,他們最接近自然,哭就哭,像下雨打雷,酣暢淋漓;笑就笑,如朝陽升起,光芒四射!他們哭著哭著,可以馬上又笑起來,但這不是演員的表情劇,孩子們的表情變化是真率、真實的,不摻半點的表演與造作,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是那么的美麗——天然去雕飾,自然的,最為美麗!當(dāng)小孩子有一天突然想突然問:我為什么活著時,那是因為他們“成熟”了,或是長大成“人”了,從此就由“自然”的一分子進入了社會之“人”的行列。
人,不是“自然”的,因為自然的,是不會問為什么活著。你說,一棵樹靜靜地生長為什么,一朵花嬌艷地開放為什么,一滴雨悄悄地落下為什么,一只鳥飛翔鳴叫為什么……問這些問題的是人!人是社會的,社會是名利高度聚集的“紅塵”之地,很自然的一個小孩子進入其中,通過社會性的生活與教育的影響之后就會越來越“懂事”,他知道了貧富、苦樂、尊卑等的對比,知道了競爭和壓力,于是天真單純的自然本性就被“加工”成“有理想”的人了。人為什么活著?就是為“理想”而活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想”:或為金錢財富,或為吃喝玩樂,或為學(xué)業(yè)有成事業(yè)有為,或為家庭興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或為博得名聲載入史冊,或為助人為樂博愛天下等等,無論“理想”怎樣千姿百態(tài),歸根結(jié)底其本質(zhì)不外乎讓自己活得更充實、幸福、快樂!然而,何謂“幸福”,何謂“快樂”,卻是一個人一個樣,當(dāng)你口渴難耐時,喝口開水也深感快樂;當(dāng)你饑腸轆轆時,干嚼米飯也能津津有味;當(dāng)你生了胃病時,哪怕面對山珍海味也毫無興趣;當(dāng)你穿名牌開名車,可感冒發(fā)燒時同樣難受;當(dāng)你擁有億萬財富,而子女沒出息你也一樣苦惱不已;當(dāng)一個三輪車夫每天能掙五六十塊錢時,哪怕辛苦他也知足,而一個公司老板每天收入要是只有千把塊錢,那他將憂心忡忡,坐立不安了……由此可見,幸福和快樂是暫時性的、相對性的、對比性的,它的存在頻率與一個人欲望的高與低、多與少息息相關(guān)——一個皇帝的幸福與快樂并不比一個農(nóng)民,甚至乞丐多!現(xiàn)在,不妨回頭看看,每個人的“理想”其實就是種種的“欲望”,說自己明天要如何如何,將來要怎樣怎樣——你的“理想”越多越遠(yuǎn)大,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你的欲望在膨脹!當(dāng)你通過辛辛苦苦地努力和奮斗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后,你是會幸福和快樂的,但緊接著,你必須再樹立一個更高的“理想”,不然,你會因為沒了前進的目標(biāo)而深感空虛與煩惱。
“理想”不是你現(xiàn)在手邊正做的事,它總是屬于明天,總是讓你遙望著將來,“理想”是個無底洞,當(dāng)你到達了這個“理想”的遠(yuǎn)方,在眼前又會出現(xiàn)另一個你又想到達的“遠(yuǎn)方”,遠(yuǎn)方有多遠(yuǎn),古往今來無人知道,因為無人能夠到達。你永遠(yuǎn)只能追著“理想”這個遠(yuǎn)方跑,你是跑不過它的。可別忘了,“理想”就是披著美麗外衣的欲望,你怎么能跑得過欲望呢?人的欲望天生不會有盡頭,除非你停止了生命的腳步。更甚者,有些人臨死時還放不下欲望,還記得《儒林外史》中那個嚴(yán)監(jiān)生臨終前伸出的兩根指頭嗎?還記得吝嗇鬼葛郎臺垂死掙扎時對女兒說的“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這句話嗎?再看民族英雄陸游,明知“死去原知萬事空”,依然執(zhí)著于“家祭無忘告乃翁”。其實他的“理想”在本質(zhì)上也就是一種追求“功成名就”的欲望,只是因為這是為國為民,所以值得人們褒揚、稱頌。或許大家覺得前兩者做法是應(yīng)該屏棄的,因為無幸福快樂可言,有的也是自私、狹隘和封閉的,但你怎么就知道他們沒幸福快樂呢?你這樣說,那是用你的目光去看待,可你不是他們啊!再讓我問問,在陸游近一萬首的詩作中你又讀出了什么?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失意、打擊、悲憤……你可以讀出一個愛國詩人的無盡痛苦來,是的,是痛苦的,可是,這種痛苦卻是一種美麗,它支撐著陸游的整個人生,成就了陸游“名垂千古”的精神,讓后人讀得如癡如醉。對此,可以借用白巖松的一句話“痛并快樂著”來概括——讀到這里,你沒發(fā)現(xiàn)嗎,痛苦和快樂是相生相隨、相輔相成的。它就是硬幣的兩面,是矛盾的統(tǒng)一,是對立的和諧。正如老子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說到底,這就是“自然”,就是老子的真言“道法自然”!你不可能只有快樂,或只有痛苦,但人總喜歡執(zhí)著于快樂,總想永遠(yuǎn)丟掉痛苦,總喜歡做著“不自然”的事。快樂來了,就時時想著快樂啊你別走,你多呆些時候吧,最好就一直留在我的身邊;而一旦痛苦了,又會想著痛苦啊你怎么落在我的頭上,真是不公平,你快點走開。于是,不自然的人無論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痛苦,根源在于總是不知不覺地對抗“自然”。
寫到這里,讓我們再看題目:你為什么活著,要是你向往和探尋著人生的某種意義,這說明現(xiàn)在的你,或者在潛意識里,你的人生已經(jīng)不夠有意義,或缺乏意義,或沒什么意義。你不能接受這種狀態(tài),正為此迷惑苦惱。不用說,你肯定遇到難題了:比如沒考上理想的大學(xué),或所愛的人離你而去,或高級沒評上工資沒得加,或沒錢買套間沒錢娶老婆,或盼著當(dāng)校長卻被別人捷足先登了等等。于是多數(shù)人就會感嘆:人生苦短,凡間,就是“煩惱”的人間。于是基督教說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佛教說每個人都是痛苦的——正因為你在追求的途中嘗到了痛苦,才會去思考人生的本質(zhì)和活著的意義。一言以蔽之,所謂人生的意義,就是“理想”,就是欲望。假使你既要保持欲望,又想不痛苦,那就得承認(rèn)并接納因欲望帶來的痛苦。是啊,你想著成功,也得迎接失敗;你想著前進,也得迎接摔倒;你想著人生的種種收獲,也得迎接人生的種種失去;你想著人生的意義,也得迎接人生的沒意義。要是你做不到這些,那就只能走進宗教的精神世界,以求減少或解脫自己的不如意了。在那些教義教理中你才能暫時放棄再去窮思竭慮地挖掘“我為什么活著”,因為基督教的“贖罪”和佛教的“因果輪回”等已為你回答了這個問題,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面對自己所有的現(xiàn)實麻煩,從而繼續(xù)“活”下去——但是我又想說,即便你對這些信仰深信不疑,只要你依舊深深地陷在自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欲望”之中,你也是脫離不了痛苦的,所以你必須經(jīng)常到教堂懺悔到佛堂念經(jīng)。然而,一旦能正確認(rèn)識和把握自己的欲望,你同樣也能步入“真理”的世界。當(dāng)你覺悟到了上帝和魔鬼、天堂和地獄并存于同個人的心里時,就能明白“欲望”和“痛苦”是不能分割地并存于你的生命之中。你要像感謝“真理”帶給你快樂那樣感謝“欲望”帶給你的“痛苦”。上帝是真理,釋加牟尼是真理,老子是真理,我們或許不可能成為真理,但可以接近真理。人的什么東西靠真理最近?那就是我文章開頭所講的“自然”……自然地活著,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活著”的本身,在于活著的“過程”!無論是酸甜苦辣,還是悲歡離合;無論是像一根小草那樣“弱不禁風(fēng)”地活著,還是像太陽那樣“燦爛輝煌”地活著,只要悅納自己是自己,真誠、神圣地經(jīng)歷自己活著的生命,那就是自然的“真理”和人生的“意義”!即便你由衷地感嘆:“太陽要是因自身的‘黑子’而痛苦,并抗拒這種痛苦,那么太陽早該熄滅自己了,而小草呢,卻可以因自己的‘頑強堅韌’而‘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但是你不要忘了,這只是你“人為”的想法,太陽和小草不會去想這些,他們對自己不作“苦樂、好壞”的評價,有的只是“自然“地,假如可以用文字表達的那就是“心平氣和”地接納自己所有的朝朝暮暮與點點滴滴,他們活著就是活著!
活著就活著,像一朵花靜靜地開,像一滴雨悄悄地落,花開和雨落的過程就是“意義”的本身。當(dāng)然,你也可以想,這樣又有什么意義呢?是啊,這樣也是沒什么意義的。整個人類又有什么意義呢?整個宇宙又有什么意義呢?當(dāng)你能坦然地接納“沒意義”地活著,你將活得自在自得而又“自然”。要是你把自己看作有別于“自然”,自然必將拋棄你,原本就是“來自于自然,而又必將回歸于自然”的你怎么能對抗自然的規(guī)律呢?就算是高度發(fā)展的“科學(xué)”,看似在改造和征服“自然”,但最終也將是“順”自然者昌,“逆”自然者亡。看看現(xiàn)在的地球,環(huán)境污染,疾病叢生,傳染病猖獗,綠地沙漠化,戰(zhàn)爭此起彼伏……文明和科學(xué)已走在了自我毀滅的邊緣,等著吧,“自然”將會證明一切!要知道,“自然”看似“軟弱可欺”,但它總是“以柔克剛”!
還好,當(dāng)前已有很多人認(rèn)識到了“自然”的無盡力量——人類只有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健康發(fā)展”,而一個人,一個人人生的回歸自然,不僅僅是一種生命生存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生命自我探索的需要與必然!
好了,眼前的你,是“自然”地活著,還是一直“不自然”地追逐著沒意義的所謂“人生意義”呢?你可要多看看花開的姿態(tài),多聽聽雨落的聲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