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為什么養孩子,而不是生孩子,因為養遠比生復雜,生而不養者姑且不論。或許很多人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細細想來,答案可能五花八門。比如我,沒生之前也沒有仔細想過,差不多是隨大流糊里糊涂就生了。也曾經和隊友討論過丁克的問題,他說家里就他一個兒子,不可能不生,早晚的事兒,你年紀也不小了,晚生不如早生,我也同意,或許有個第三者真的能夠像電視里那樣溫馨美滿。有了孩子后,很多問題才越發清晰,對于家庭,隊友和自身才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說白了,以前都是糊里糊涂過來的。這次才是真的長大了。
往回看,以前的人生養孩子大多為了傳宗接代,那時候女性地位尚且低微,傳宗接代是男人的使命,所謂無后為大,所以婚姻關系的初衷很多不是源于愛情,而是傳宗接代。與傳宗接代相隨相伴的是養兒防老,這里也多指男孩,女兒是那潑出去的水。當然隨著計劃生育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兒已經不再只是兒子。但是養兒防老的心理還是大多數人的心理。這是一種預設報償的另類投資,但是結果往往未必如人們所期望。大家看看新聞里那些啃老的,不孝的,以怨報德的就知道了。所以實踐表明養兒防老是不靠譜的。客觀的說,這種想法的初衷本來就是有待探討的,記得《遙遠的救世主》里有句話“如果說養兒防老,那么也不要說母愛多么偉大。”
那么我們究竟為什么養孩子呢?如果從投資角度考慮,這其實算不上一個明智的投資方式。事實上,大多數時候是倒貼的多。
我想,我們之所以糊里糊涂的生孩子,不是傻,其實這種順其自然,正是人性,也是動物性。所謂順應大道,大道至簡矣。出自本心,不計得失,這就是人性。所以我們內心對于孩子的愛其實根本上是一種無條件的愛,只是很多人付諸行動后表現出來是有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養育是無論他做什么,我都永遠愛他,只是因為他是他。有條件的養育是只有他做我希望的,我才會愛他。
既然是無條件養育,既然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品,那么就該尊重他的獨立人格,給他一個自由的環境去生長。我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向善向上的,只要我們不去扭曲他,并且做好我們自己,給他營造一個正面的環境,他自然會健康成長。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出人頭地,那是所有父母對孩子美好的祝福,但是出人頭地不是唯一的路,更不是父母拿來炫耀的門面。所謂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是值得探討的,鐵為什么非得是鋼呢?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要逼迫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的樣子?當逼迫孩子成為牛娃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牛媽牛爸,自己都沒做好有什么資格要求孩子,家教首先應該是以身作則。我想我們這一代人中可能有不少只希望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普通人罷了。為什么?因為我們是從一個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的年代走過來的,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如果是有條件的養育,就如前面所說,這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投資,甚至不如養條寵物買套房來的實在實惠。還是趁早作罷吧。
有了孩子后再回答我為什么養孩子就很簡單了,一個字,愛。我愛他,我養他直到他能夠自力更生,剩下的路就得他自己走了。我祝福他成為一個身心健康自以為靠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