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收到一條推送新聞:
90后男孩小力從小成績優異,班里排名從來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學輕松考上一本,專業也是當下熱門的金融專業。可是就是這個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畢業時宰了跟頭,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考公務員,在面試時都被刷了下來。喪失信心的小力,在家待業兩年,有一天,母親催促他找工作,忍無可忍的小力爆發了,一腳踹開了母親,大聲嚷著:“都是你,只讓我學習,不讓我交朋友。”原來,為了給小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影響他的成績,母親一直阻撓他與其他孩子玩,禁止他交友、玩耍,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書呆子。
又是一個只注重學習的家庭教育引發的悲劇,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父母的素養也在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終將作為“社會人”存在的這一特征,希望教給他們與人相處的技能,只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學業”與“交際”取舍中往往選擇前者,以為后者在孩子長大后可以慢慢培養。
用心的家長都會關注在每個年齡段,孩子適合學習的琴棋書畫,孰不知,人際關系的學習也是有時限的,錯過了特定階段,你對孩子的引導就會由“諄諄教導”變為“絮絮叨叨”。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是《正面管教》系列之一,除了教會父母如何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去應對孩子的錯誤,還用了大量篇幅有方法有實例去告訴父母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交際能力,每一個家有小兒的父母都應該備一套《正面管教》系列,像教科書一樣,時常翻閱,去積極的面對和解決孩子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01 良好的交際能力為孩子的幸福鋪平道路
人際關系構成了我們生活的基本結構,我們與同齡人一起去學校,最終還會和其他人一起工作、生活、相愛和玩耍。幫助孩子與人融洽相處,就是讓他為體驗生活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東西做準備。
交際能力差、高分低能的孩子數見不鮮,他們的出現往往會引發社會的共鳴,曾經的“神童”魏永康兩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入中科院物理所,碩博連讀。但像仲永一樣,成人后,他并沒有延續神童的傳奇,2003年,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沒有拿到碩士學位,被學校勸退了。分析原因,是因為他的成長過程中,生活起居全部由母親包辦,母親總是把他關在家里看書,不允許他出去玩,不允許與同學打電話。母親覺得“兒子很聰明,生活方面很快就會學會的。”但事與愿違,研究生后,魏永康離開了母親的陪伴,冬夏不知道加減衣服,經常一個人在寢室看書,竟然忘記考試和撰寫論文,最終讓他失去攻讀學位的機會。
魏永康身邊竟沒有一個朋友提醒他考試和寫論文的事情,這也是不注重人際交往莫大的悲哀。花時間教給孩子社會技能,并鼓勵其發展社會技能,會為你的孩子長大和成熟后的更幸福生活鋪平道路。
02大自然拒絕真空
當父母不教孩子時,大眾文化就會教孩子,因為大自然拒絕真空,那些合理的不合理的大眾文化的價值觀和偶像會沖進來填補孩子教育的空白。
3~6歲是教給孩子人際交往并走上正軌的最佳開始時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育迅速,逐步展現出與人交往的愿望,并付諸行動,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心智尚未成熟,喜歡模仿周圍人的行為,可塑性很強。父母沒有在合適的年齡給予孩子正確的人際關系引導,孩子成人后,要么閉塞在家,不愿意與人交往,要么走向社會,不辨善惡,被錯誤的三觀引向歧路。如果孩子像白紙一樣,成人后,很難做到“樹欲靜”,因為“惡風不止”,你不教孩子,自然有人有事替你管孩子。
03 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告訴我們很多方法,來培養3~6歲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a. 學會放手
我們的父母習慣于為孩子包辦一切,以為那就是愛。我常常在想,人生無常,如若我們因意外離開了孩子,對于孩子的自理能力你是否有足夠的自信?什么是“真正的愛”再一次拷問我們的內心。
放手是從孩子脫離母體的那一刻就開始的一個過程,對每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雖然3~6歲的孩子還遠遠不能自立,但他們需要一些獨立,以學習新技能。讓他們學會吃喝拉撒基本生存技能,學習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糾紛,學習感受生活中酸臉苦辣各種滋味。
要在指導和孩子的獨立之間做到平衡,就需要父母學會放手,隨著孩子的成長和不斷學習新技能而改變自己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讓他為離開你的羽翼保護之后成功地生活做好準備。
b. 與真實的人互動才能學好
我有一個女同學小優,家境相貌都不錯,已過三十還沒有對象,曾經給她介紹過幾個,初見面男方對她印象都不錯,深入交往下去,往往沒有下文。原來,小優在約會時,不是玩手機就是很長時間的沉默,對于男生的問話,也是“嗯”、“是”之類,更別提主動找話題了,用男生的話就是“太悶、沒情調”,究其原因,因為小優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帶她出去玩耍,她經常與電視為伴,被動的接受信息,有很多問題想與父母交流,父母總是敷衍了事,漸漸地,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也不知如何與人說話了。
除了動畫片、兒童音樂,現在很多教育類的節目通過視頻形式傳達給孩子,3~6歲的孩子長期呆在電視前,會影響他們的專注能力,傾聽能力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習的能力,一方面,孩子在電視節目中學到了很多詞匯,顯現出了超乎其年齡的世故;另一方面,教育類節目對于孩子只是進行了灌輸,讓這些理論和演示在孩子心理真正生根發芽,還需要他們走出去,與真實的人互動,積極參與那些能用到他們各種感覺——視覺、嗅覺、聽覺和觸覺的活動才能學好。
c. 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有一次帶女兒去上學,女兒問我:“媽媽,老師會批評我嗎?”
我說:“不會的,不犯錯誤老師不會批評的。”
后來,我想了想,又補充道:“犯了錯誤也沒關系,改正錯誤就好了,沒關系的。”
我們常常害怕犯錯,因為錯誤讓我們覺得失敗,一味的沉浸在對犯錯的懊悔中,而忽略錯誤教會我們什么。對于孩子的錯誤,對于超出其能力的試錯,我們的第一反應也常常是指責,為了減少他的錯誤,在學習、玩耍、生活中會對他的行為給予很多限制,比如怕打打碎盤子,不讓他幫忙收拾碗筷;怕與小朋友起糾紛,而躲到人少的地方玩耍。
不如換個思路,如果孩子在探索時犯了錯誤,停止批評,告訴他錯誤沒有關系,幫他分析犯錯的原因,并解決問題。《正面管教》鼓勵大人也偶爾說說自己犯的錯誤,以及自己從中學到什么,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本身不是問題,是學習的絕佳機會。
d. 給孩子多一些陪伴
陪孩子在Hamleys玩耍,體驗區中,總能看到有一些父母當甩手掌柜,只顧低頭玩手機,只是偶爾看一眼孩子還在不在。我們鼓勵孩子自己探索,讓他們在其中找到樂趣,但是孩子在探索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對工具使用的疑問、與其他孩子互動時遇到的問題,都是需要父母仔細觀察并著力解決的。
3~6歲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對角色和人際關系進行探索的一個實驗室,給孩子多一些陪伴,發現他們在此年齡段遇到的交際問題,不會因為錯失這個年齡段該有的交際能力,為以后的成長埋下悔恨的種子。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教會我們人從出生那一刻就誕生于關系之中,很多心理困惑背后都是人際關系的問題,跟著本書,你會找到你的3~6歲孩子遇到的問題,并發現解決的方法。
———————————————————————————
大家好,我是熱愛寫作的知未了,工作努力,碼字不易,如果您閱讀了我的文章,對您有益,希望能夠點個贊或留下意見,甚是感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