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生活狀態、生活質量,不僅影響著教師個體的發展,也影響著教育的質量。”
如果您是教師,請一定要活得更優雅,這是您自身的需要,也是教育對您提出的更高“要求”
如果你認同教育不只是教書,教育還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除了“言傳”還有很大程度上的“身教”,你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
教師的生活狀態、生活質量,不僅影響著教師個體的發展,也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要鉆研教學規律外,還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活得優雅,這正是教師特別需要的一種狀態,它能對學生起到最大的示范作用,在這種狀態下,教師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會引來學生的效仿,他的威信是與“身”俱來的、由內而外的,他說出來的話也最能讓孩子們信服。
同時,一個活得很好的教師,一般他的心境也會很好,情緒管理也容易些,因而多半也都是自信的、充滿耐心的、樂于溝通的,這些也都是教師需要的品質。
當然,一個人活得好壞取決于很多因素,其中很大一部分或許都是我們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但我依舊相信內在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即一個人生活中的很多外部條件,在別人看來或許很不如意,甚至未及一個正常水平,但這個人依舊可以活得很優雅。
今天,教師都面臨著各種壓力,家庭的、事業的、社會的、親屬的……我們很難活得輕松。而在現實的工作中,教師需要焦慮的事太多,最主要的還是學生的成績,在這種焦慮下,除了備課、上課、考試、批改作業及試卷外,似乎在校期間我們再無暇顧及其他任何事物。
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教師,都在過著一種單調乏味、只有被動招架的職業生活,每天被各種工作推著向前,我們的焦慮和單調的生活狀態,勢必也會傳導給學生,帶給他們一種對學習成績單一追求的暗示,這會讓師生雙方都陷入生命激情缺失的疲憊中,這種狀態無法產生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們活不出一種優雅來,很可能就無法帶給孩子們一個活生生的好的樣本,無法帶給他們真實的希望。
仔細分析,那些會優雅生活的人可能會有很多特點,卻也有一些共通的品質:
超脫
內心豐富
熱愛追求美好事物
樂觀
一位教師如何在不逃避自己責任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這些品質。
對待工作,教師當然要有積極的態度,但也一定要有一種超脫,不陷在具體的事件中,不鉆牛角尖。消極的超脫就是逃避,這可能更容易些,一些我處理不了的事,就不去管它,問題一堆放那兒,下班回家依然可以過自己的逍遙日子。但積極且超脫的態度就很難了,需要教師去努力修煉。
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教師,那是我們的幸事,我們一定能從他們身上發現這樣的東西:大視野、大格局,他們遇事不會因為沒有宏觀上的定位而失去處理具體問題的方向感,對各種具體問題,他們都能有一個大的分類,
某個學生犯了錯誤,這個錯誤究竟是價值觀上的問題,還是具體的行為偏差,他都能有個大致的判斷,每一類問題便也會有一個處理的方向,因而,他遇事不會慌亂,不會一上來就調動自己的情緒——發火或者生氣,人內在的優雅品質在棘手問題面前最能分出高下。
一個負責的人,他的超脫感不是消極的逃避,而一定是來自于大視野、大格局的,而大視野、大格局則來自于廣博的見識、系統的思考和讀書,哲學、思想、歷史類圖書的浸潤最能帶給人認識上的提升,使人能夠有較高的眼界,能夠用根本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具體的事物。一種能從現實瑣事中超脫出來的能力是我們人生的根本需要,是過好生活、做好工作的需要,這項修煉非常值得。
內心豐富是優雅生活的另一根支柱
對一兩樣事物有專致的興趣,這種專致的興趣很可能發展成一個人的特長,一個有特長的人,他的人生很難是灰色的,興趣愛好會是生命的一根堅強的支柱,他會比沒有特長的人更能承受打擊,看待事物更容易樂觀,因而能夠活得更加優雅。如果我們沒有一兩樣專致的興趣,我們也一定要對世界充滿廣泛的興趣,這種粗淺的興趣更應該是對世間各種美好事物的敬意,知道每一樣事物背后都存在著深厚的學問。
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
在遇到問題時,隨時都有一顆虛心去接納這些學問。比如對待孩子的游戲、動畫片和偶像問題,我們可以選擇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可以發布一紙禁令,但這并不是內心豐富的人的選擇,內心豐富的人會認為事事皆學問,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感同身受地體會,這時老師們就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有些東西并不完全都是洪水猛獸。總之,我們要保持內心的豐富、開放,它可以對抗生活中的單調、灰暗,能讓我們更加樂觀,我們的生活也能變得更優雅。
生活是我們和學生一生都要追求的一門大學問。教師,在肩負責任的情況下請一定要活得更優雅,這是你自身的需要,更是教育對你提出的要求。我們要用自己詩意而又優雅的生命狀態為學生樹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