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人詢問我,作為一個和我一樣有文案策劃技能的人,想要兼職接活兒有哪些渠道,該怎么做。
其實這個話題我在過去兩年寫過多篇文章,今天結合最近的想法再給大家分享下,文中附帶過去寫過的文章鏈接,請大家配合食用。
積累你的作品,并展示出去
我經常在一些詢問如何出版一本書或如何成功投稿某平臺的問題下看到有人說:我寫作沒有目的性,只想寫給自己。這種情況當然不能算在內啦,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就是如何把寫作當賺錢的工具,當生意,這是這篇文章的大前提。
這件事急不得,你需要很長一段的蟄伏期,用來積累你的作品和個人品牌。
說白了,讓別人知道你能寫,會寫,寫得好。
首先就是找到適合的渠道。
渠道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媒體平臺,你可以開通公眾號,找準定位(主題)來寫。除此之外,微博、簡書、頭條、豆瓣都可以,除了這些綜合平臺,當然還有一些專注某一領域的專業平臺。
開始你能寫的領域可能不多,大部分是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慢慢會培養自己什么都能寫。
之前有網友問我說,到底應該專注某個領域來寫,還是應該培養自己全能?她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什么都會寫。
關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覺得的。肯定是要有重點方向,畢竟精力有限,投入到某個細分領域足夠多的時間才能夠做到精。
但,寫作是一個有技巧的技術活,多看些寫作技巧和模板,其實無論寫什么都能很快“模仿”“套用”。
同時作者一定要是懂營銷的人,了解受眾心理,知道如何寫能抓住受眾的眼球,使其愿意讀下去,并被說服,接受你的觀點。
所以,除了學習寫作技巧,還要學習營銷知識。掌握這些之后,無論寫什么,你只需要在動筆前先對這個陌生領域做一些專業知識和詞匯的補充即可。
隨便哪個新媒體劇評作者,我相信他也不是天生就會寫劇評,是他在揣摩了讀者后了解讀者心理需求,自己又通過大量看劇,能夠熟練地將劇與劇之間,演員與演員之間,進行素材的聯系,有了聯系,成文就很快了。
這一點我從去年看過那本《創意的生成》之后就一下開竅了。這本書很薄,全書就兩個要點,不妨在這里透露給你們。
創意如何生成?或者說一篇文章如何生成?
1、素材的積累
2、尋找素材與素材之間的聯系
就是這么簡單。
回到剛才說的發布渠道上來。不同的發布渠道會讓你收獲不同的業務。
豆瓣影評、書評:
如果能夠在電影或圖書上新時及時寫出影評或書評,很容易積累到粉絲或被發行公司注意到。之前就曾有王瀟的新書《時間看得見》的發行方私信過我,邀請我寫書評。
如果是她之前那幾本書,我肯定一口答應,結果偏偏是這本我只給了三星的書,所以我沒有回復他。
而這位發行人員是因為看了我之前寫的那篇《聽了場講座,治好了我“嫉妒”的頑疾》才找到我的,這篇正是我在看過《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后寫在豆瓣書評的。
公眾號:
我自己的公眾號從2015年12月開始發布文章,第二篇文章《企業有VI,那你的VI呢》就被【行動派】公眾號轉載,此后算是積累了第一批讀者。
因為有了第一次轉載,他們的編輯會持續留意我的更新,所以后來,陸續有三四篇文章被他們轉載。
社群類的公眾號其實很缺原創文章,他們也在互相尋找合適的原創作者。能夠在大號上面亮相,后面的路就很好走了。之后很多請求轉載的平臺都是因為在行動派上看過我的文章。
因為那篇《如何超值閱讀一本時尚雜志》的轉載,我和Queen主義展開了長達兩年的合作,成為了他們的簽約作者。
Queen主義為我積累了第二批讀者。
下面分享一下這些年轉載過我的文章中較大的平臺,之所以要列出來,是方便大家按照你擅長的領域去關注這些平臺,即使沒有獲得轉載機會,也可以主動投稿。
【營銷類】市場部網、品牌訓練營、首席品牌官、傳媒頭條、17PR、文案發燒友、文案君、頂尖文案、數英網、梅花網、六發子彈……
(文案類文章的持續轉載,為我積累了第三批讀者)
【職場類】秋葉PPT、饅頭商學院、職場充電寶、新媒體課堂、新媒體大學、獵掌門、插坐學院、將門創業、talentguide、APP干貨鋪子、ZMO新媒體學院、羊駝學府、黑天鵝讀書、培訓雜志、八戒頭條……
【女性社群類】QUEEN主義、行動派
【其他類】雜志鋪俱樂部、清南師兄……
因為文案寫作技巧文章的持續發布,后又獲邀在【三節課】【饅頭商學院】【職場充電寶】【坤龍老師】等互聯網在線教育平臺分享廣告文案及新媒體內容創作經驗。
這些微課,為我積累了第四批讀者。
當然,這期間我也主動給各大平臺投過稿,比如十點讀書、趁早,但都沒有成功。我相信,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優秀,所以我仍然在不停地寫。
直到最近,我在豆瓣發布的關于演講的系列文章吸引到【十點讀書】的編輯,邀請我做他們拆書板塊的作者。還包括剛剛提到的瀟灑姐新書發行工作人員的邀約。
因為公眾號中分享我個人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的文章及訓練營內容,也吸引來了出版社的編輯邀請出書,只是目前我覺得我還沒有能力完成圖書出版,這事暫時擱置了。
只要建立起個人品牌,圖書出版、知識付費平臺開課等變現方法其實很多。
只要你準備好了,一切都會被你吸引來,如果還沒有被吸引來,一定是你做得還不夠好,那么,繼續努力就是了。
轉載當然沒什么收益,但隨著認識你的人越來越多,了解你能力的人也越來越多,收入的渠道就自然增多了。
目前我已經有幾個固定平臺是有償約稿的,同時,因為看到我公眾號原創與運營的能力,好幾個朋友也提出了有償運營他們公眾號的工作。
你的朋友:
如果你本職工作就是文案策劃,你身邊的朋友也都知道的話,你第一份案子很可能來自于你的朋友。
最開始可能是幫忙免費寫,但別小看這些不要錢的工作內容,他們就是你的第一批作品,你需要靠著這些作品去接有償的活兒。
總之,千萬別覺得開始的積累是無用功,那些你當下認為沒用的事可能未來對你影響深遠。
于此,可以看下這篇文章:
做文案兩年后就開始有朋友找我幫忙寫東西了。比如開飯店的找我寫個有調性的菜單;畢業的要我給寫個自薦信;公司做活動,找我寫個活動海報文案……
后來延展到朋友發布這些內容后,他們的朋友會通過他們來找我合作。這樣,從最初無償幫忙,到后來有些許報酬,再到后來作品逐漸增多,拓展的領域越來越廣,便有了一些長期客戶和持續收入。
除此之外,PPT設計也是我營收的大頭。
我的第一個PPT設計工作是因為我向朋友們展示過我的PPT作品,后來其中一個朋友的朋友打聽誰可以做PPT美化時,朋友推薦了我,并搭線合作了一次。
在這之后,我整理出作品集,方便新認識我的人了解我的PPT設計風格和成功案例。
隨著作品的增多、客戶的積累,以及我個人PPT設計美觀度的提升和技術的改進,價格也在不斷翻番兒。
至少目前,我樂于接PPT設計多于軟文,因為從時間價值的角度講,我更賺。具體可以看下這篇文章:
所以說,無論你要做文案、設計、運營、編程、攝影,總之,把你能做的告訴你身邊的朋友,當他們需要時,總會先想到你,這就是你的目標。同時,在各個平臺不斷展示你這個專長的實力。
持續學習,不斷提高,才是收入翻倍的底氣
因為要接PPT設計的活兒,PPT進階的課程我沒少聽,日常沒工作時做的最多的事也是積累素材。
上班時,如果上午沒接到工作就翻看各大設計網站、PPT素材網站,收集各種插件、素材、工具。這也是為什么我的公眾號開了個【工作技能GET】的版塊,也實在是積累了太多這樣的工具。
文案提升方面,文案雖說范圍很廣,但根據自己常寫的類型文,也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每天拿來參考。
寫廣告文案多時,白天看數英、看廣告文案、文案君的公號就比較多;寫劇評文、情感文多時就找那些女性平臺的公眾號或情感博主的微博看……總之,吸收輸出比例保持在10:1我才會有安全感。
有時候你不知道哪些信息、知識就會被你用上,所以也要廣撒網地閱讀和觀看,作為文字工作者,持續讀書、觀影、旅行、與大咖交流,都是吸收方式,必須持續不斷。
具體如何提升文案能力,或者說在職場如何學習晉升,看這篇文章吧:
拓展視野就是拓展渠道,你永遠不知道你還能做什么
我一個學旅游管理出身的人,從畢業到現在十年間一直在做文案,上學時候的我肯定想不到。
不是梁靜茹給我的勇氣,是李欣頻。她讓我知道了掌握一門手藝之后的無限可能。盡管當我看她的書時,我也不敢奢求有朝一日可以像她一樣不上班靠文字吃飯。但事實上,真的做到了。
光學習這種大無畏的作死精神肯定不行,重要的是,學習她如何成為了這樣的人。
如她所說,當時臺灣地產業興旺,在廣告公司做文案的她接了很多地產廣告,賺到了第一桶金,因此開始了每年的旅行。
因為多次出國旅行寫下游記而受邀開設了旅游專欄,還出版了旅行書。
因為接建筑和電子的廣告,對建筑和電子領域就多了些了解,后更是出版了相關領域的書。
現在因為常年有節奏地出訪和閉關寫作相交替,還吸引了旅行社免費請她體驗游或有償帶團進行深度主題游。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你沒做1,就永遠沒辦法迎來2和3。
這部分可以參考閱讀我的這篇文章:
最近有兩段話對我影響很深。
一個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的節目里說過的:
一件事你決定做還是不做,如果你能力和時間允許,就一定選擇去做。因為不做,看似是一個公平的選擇,但是背后并不公平,不做就什么都不會發生,做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樣的奇妙的事情會緊接著發生。
另一個是蔡康永微博里發的:
如果擔心現在才開始學某樣東西年紀已經太大的話,不妨這樣想:就算因此放棄不學,年紀還是照樣會變大的。
所以,開始做吧,堅持做你擅長的,感興趣的,你一定會看到奇妙的事情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