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北方的雨總是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少有連綿。不像南方,連下雨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所以睜開眼在清晨的雨幕中看到一片汪洋,最直接的感受卻是新奇。
撐起傘,趟著水,吃力地前行,劃出兩道水線。水剛到小腿,不算涼。雨點密密麻麻,將大地與天空連接,個別調皮的雨滴繞過雨傘打在身上,傘下只顧得上護住臉。
早點攤圍滿了吃飯的人。人們低聲討論著其他地方的“水況”,哪里的水已經沒過大腿了;哪里連卡車都過不去,偶爾迸出一聲“這鬼天氣!”話音未落自己卻樂了。那笑容中似有一絲和水深相關的優越感。
下午,雨點已不那么專注,水也沒過了膝蓋。相距不遠不家屬院,積水早已齊腰。沙發與床怕是第一次離開大地,在屋子里歡快的飄蕩。鄰居們互相幫忙,推車排水,有條不紊。
這片地域似乎已經與世隔絕,人們用朋友圈相互報平安,分享自家門前的水景。新聞中這個深藏在地圖里的小城市第一次戴上了災區的帽子,理所當然人們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災民的身份(這里放上兩個/破涕為笑最為恰當)。雖然損失慘重,可還能以“災民”相互調侃,似乎與電視節目中的災區人民相差甚遠。這個時候,財富似乎成了多余的東西,汽車開不動,房子種在水里也并不會變大。反倒是平日里最被忽略的東西顯得格外重要。
久未聯系的朋友相互問候;點頭之交相互鼓勵;鄰里之間相互幫助,就連陌生人也會投來善意的微笑。
人,可以沒錢,不可以窮。
文明被壓抑的時刻,人性綻放的光輝溫暖而動人。
大水退去,這個平凡的小城市再次隱沒在地圖里,人們又回到了從前的生活,只是彼此不經意間露出的微笑才能告訴你,暴雨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