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多年前開始,就聽到周圍人說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年味。
小時候放了寒假就盼過年,過年時家里會專門去市場置辦年貨,各種各樣平常吃不到的東西過年時都會買點。
年貨一定得提前采購,商販們到大年三十也是要回家過年的。而現在,家門口的便利店和不遠處的大型超市春節都不打烊,想買什么隨時可以買到,置辦年貨已不必大包小包往家拎,需要什么隨時添置就是了。
還有一些年貨是需要在家里準備的,各地有不同的習俗,我們這里過年前主婦們會做很多諸如油餅、麻花、馓子之類的炸貨,作為招代客人和過年期間的早餐,一直能吃到正月底。那時候家里沒有油煙機,一炸東西滿屋子的油煙味,嗆得直咳嗽。每到炸年貨的時候媽媽都會讓我和弟弟出去玩,等炸好了再回家。
現在雖然油煙機油炸鍋這樣的廚房設備越來越齊全和先進,但愿意炸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可選擇的種類多,這些東西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三十早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貼春聯,紅紅的春聯一貼起來,馬上就有了過年的氣氛。
小時候的春聯大多是自己寫,爸爸會提前買好紅紙,用縫衣服的線細細裁開,我和弟弟準備好筆墨,一人寫上一副,雖然字跡歪歪扭扭有的大有的小,一點也不美觀,但過程中的歡樂一點也不少。
因為是對仗工整的兩句話,春聯在我們這也叫對子或對聯。寫對子前好幾天,我們就開始從各處收集素材,就是為了湊一副吉祥又有趣的對聯。
寫好的對聯晾干后就要貼在門上,貼對聯用的漿糊是媽媽用面粉熬的,粘糊糊的一碗,白白的有點像年糕,我一直覺得往里面加點糖會很好吃。
貼好春聯就沒有小孩子什么事了,我們會三五一伙結伴去別人家看春聯。大家會高聲朗讀人家的春聯,然后點評一番,哪家對聯寓意好,哪家對聯書法好,哪家對聯更順口……一群小孩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想想如今已經多少年沒寫過對聯了,現在的對聯都可以統一標準批量生產了,紅底黑字或者紅底金子,上面還有圖案裝飾,一個比一個精致。人們去買的時候也很少再看對聯的內容,反正都是吉祥話,隨便拿也不會錯。
今年我家的春聯也還是買的,老公和孩子春聯貼得干脆利落,幾分鐘就搞定。這讓我有點悵然若失,過程的簡化使體驗感大大降低,這可能就是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的原因。我默默地定下一個新年小小的計劃:明年的春聯,一定要自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