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號,朋友圈被老羅的跨年演講刷了屏。
四年前的羅振宇發出誓言,要連做20年跨年演講。今年是第四年,而我也看了四年。
去年聽他演講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不得不感慨,一年的時間,竟是如此之快。20年,或許也就眨眼之間。他講20年,我聽20年。
今年的主題,是“小趨勢”。
【你能感知小趨勢嗎】
什么是小趨勢?
老羅的解釋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
如何理解這個意思?
有些改變,給我們帶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一系列連鎖反應,被推到我們面前的。
就比如移動支付這回事,它除了影響老羅在演講中所提及的餐飲業之外,還影響了很多其他行業,比如說小偷行業。小偷們應該想不到,導致他們失業的居然不是日益嚴厲的警察系統,而是讓每個人都不需要再帶現金的微信支付寶。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我大學時候更努力的學習就好了,如果我剛畢業的時候選擇一個互聯網行業就好了,如果…
說這種話的,都是想抓住大趨勢的人。可是,面對大趨勢,大多數人都無法把握。
我們能做的,唯有打造我們的感知,隨時捕捉到小趨勢,思考如何和它進行結合。
煩我趕不上的,我就做好準備,在未來等它。
【百歲人生下,一切都不晚】
老羅講了三個故事:
1.36歲收費站的女員工面對失業,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完了。
2.百歲老人后悔沒有在60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小提琴,否則當他100歲的時候,就已經有40年的演奏經驗。
3.老人從60歲開始識字,75歲開始寫作,81歲寫出4部小說,獲獎無數。
你說,究竟多早算早?多晚算晚?
就如老羅所說,他之所以會定下20年的演講之約,是因為20年之后,他60歲了,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假如我們的生命可以變成100甚至120呢,我們還甘心在60歲的時候就退休,無所事事嗎?
我們把年齡的長度拉到100歲,甚至更長時,我們還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嗎?
當時間夠用以后,我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極致踐行。
今年在永澄老師的年目標制定學習過程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原來一直焦慮,時間不夠用的我,第一次站在一生的角度去看時,發現原來我還有那么多時間,原來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不久。
而對于一個三十幾歲的人來說,從畢業起到現在,真正工作也就十來年,怎么就來不及學習了,怎么就中年危機了?
的確,我們也經常聽到中年人被裁的新聞,尤其是2018年,這讓我們不得不焦慮。但只要你愿意,哪里不能東山再起?!多少人工作十幾年,所獲得的經驗,也就那么一點點。
一個男人可以在花甲之年開始識字,在80歲寫出小說,對于三十來歲的人,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將時間軸拉長的另一個好處是,你不會如此計較眼下的得失。今天被老板罵了一頓,昨天和愛人吵架了,這些事可能當下都可以讓我們的心情陰郁一陣子。
但是如果我們能拉長時間軸去看待當下的問題,很多問題就自然不見了。在時間的滾滾長河里,這一些揚起的小小灰塵,根本都不重要。
我們只會記得那些真正對我們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事情,比如某一年換一份工作,某一年完成了家庭身份的轉變,某一年得到了職業晉升…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你以為的真相】
老羅講到在春晚投放廣告時,我們才知道,原來春晚給天貓帶來的流量居然是雙11的15倍,當晚1/3的客服電話都是用來解決該如何填寫地址這種簡單的問題。
我們本來都以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淘寶、沒有人不用淘寶吧?我們本來都以為很少人看春晚了吧?
事實往往和我們以為的不是一回事。而我們的認知局限經常讓我們覺得我們知道的,其他人也應該知道。
你還記得經常在新聞里出現的騙局故事嗎?為什么我們認為很拙劣的騙術,根本不會有人信,卻依然每天都有無數的人上當。
就好像得到APP,我用了兩年多,使用的頻率很高,所以我天然的以為很多人都知道,而且都在用。可羅胖報出的數據是總共才只有2000多萬人下載了這個APP,而真正使用的可能只有1/10。
這也提醒我們,不要總是以己度人。
【信用飛輪轉啊轉】
老羅講了“信用飛輪”的兩個故事,順豐小哥和北京中學校長李希貴的故事。
無論對品牌還是個人信用飛輪都同樣重要。特別注重用戶評價,而這個評價就是一種信用飛輪。
對于一個品牌,當一個人覺得這個品牌的產品好時,他會推薦給他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這個品牌的信用飛輪就這樣轉起來了。
對于個人,當他的能力強,信譽好時,領導就愿意將更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而當他把更重要的任務完成時,他就獲得了更多的肯定和機會。他的信用飛輪就一直在轉。
所以,當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不要讓自己的信用飛輪沉沒了。
【寫在最后】
以上四點,對我啟發很深。生活中,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提高感知力,抓住屬于我們平常人的小趨勢。
2019年,我已準備好,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