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昨晚下雪了。
今天早上我出門的時候看到陽光照射下的雪想起了以前讀過的一篇關于“陽光下的雪”的文章,時間久遠,具體內容不記得了,大意是雪天的陽光和平日里的陽光不一樣,雪過后,陽光更潔白,更鮮亮,感覺人生都干凈了很多。那個時候的我還在西雙版納,從來沒有見過雪的我從來不知道陽光還有什么不一樣,想不到事隔多年,我居然有幸在北京感受到文章里的陽光。
前幾天表妹說她要高考了,但是學習沒動力,讓我說些話激勵她。挺慚愧的,因為我不怎么努力也不怎么聰明,只是運氣有些好罷了。但是她勾起了我的一些回憶,關于我一直執著于考大學的原因。
家里所有人中,我的學歷是最高的了:幼兒園畢業超過奶奶,小學畢業超過母親和二姐,初中畢業超過父親和三姐,高中畢業與三姐持平,等明年大學一畢業我就要超過她了。我為什么一直堅持讀書,除了家里人的支持和半強迫性,還與我遇到的很多事情有關,我覺的我特別幸運,在我的每個學習階段都遇到了讓我堅持都下去的動力。
最大的動力來自小學某一次看的節目,那檔節目是關于大學生答題的節目,類似于現在的《最強大腦》、《一站到底》,只不過參加者都是大學生,題目都傾向于學術化。當時有一位高高胖胖的男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有些記不清他是華中科技大學還是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了。題目開始之前先是播放了一段電影《趙氏孤兒》的片段,接著主持人開始念題目,題目還未說完他就按下了搶答器,按照節目的規則是搶答者需要自行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回答,這兩個條件正確才可以得分,他說題目是關于《趙氏孤兒》里面出現吃面場景,答案是錯誤的,因為面條在那個時候還未出現。主持人再三詢問:“你確定嗎?”他堅定地回答:“我確定,老師在課上講過,我很確定。”結果是錯誤的,他的表情看起來特別憤怒,后面有個北大的男生也做了和他同樣的舉動,不過那個男生是正確的。后面幾輪他一直沒有搶答,因為他的搶答器出現了問題,奇怪的是節目組卻沒有因此中斷節目。我一直關注著他的表情,他面部嚴肅扭曲,一看就是憤怒到極點的樣子,我甚至擔心他會不會做出摔東西的舉動。節目結束,好像是上海交通大學獲得了冠軍,接著是選手每人說一句感言,他說:“很感謝這個節目,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能和很多優秀的選手站在臺上比賽,我很開心。”對比之前的神態,此時他看起來很平靜,甚至帶著點愉悅、輕松的樣子,不管節目組有沒有進行剪輯,但是我真的對他的平靜感到震驚,我當時想:這就是大學生的氣度和控制力嗎?實在是太厲害了。于是我在心里埋下了要考大學的種子,加之家里人的不斷熏陶,我自己也覺得我最差也要成為一名正規大學的大學生。
初中的時候產生了厭學,那會喜歡看《讀者》、《意林》、《青年文摘》,深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覺得中國哪里都不行,覺得國外的月亮圓、國外的空氣好,奉勸大家少看三本雜志,真的害人吶。初三的一天我和一位朋友出去吃飯,當時的我厭學到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討厭老師和學校,現在想想才不是討厭老師和學校的制度,是討厭不努力卻又希望考出好成績的自己。朋友說:“我希望你好好學習,我想和你一起上高中。”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我們是朋友啊。你以前幫我過我,我希望你能好好的。”她的那句“我們是朋友”給了我無限的力量,讓我明白原來還是有人在乎我的,還是有人在等我前進的。接下來的初三生活我都安安穩穩的度過了,并且順利考上了好的高中。后來我有和她提過這件事,但是她不記得了,不過沒關系,我會永遠記得的。
高中的時候接觸了知乎,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原來真的有人在努力、在拼搏,在過著我想過的積極向上的生活,不同于現在的知乎存在裝逼、答非所問的情況,那個時候的知乎讓我看到了未來的無限可能,真的很感謝知乎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思考的新思維、看待事情的新角度、包容的心態、奮斗的決心、按部就班的努力。所以高中的時候再苦再累我都沒有想過放棄,我覺的自己一定可以考上大學的。
現在我已經是個大學生了,不過在明年,我就要畢業了,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大概是個研究生了吧,我會努力一直讀下去的,我喜歡讀書,喜歡在校園里的感覺。
回首過去,感謝一直堅持的自己。
(寫于北京 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