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中華文明最光芒萬丈的時代。
在五千年歷史長河的各個領域里,
都貢獻了名人八卦影視IP。
上有詩仙詩圣下有明君女帝,
當然也少不了禍國妖妃。
俗話說一人得道,
三表姑二姨媽七舅姥爺都跟著升天。
楊貴妃當年有多受寵愛,
銀河系人民都知道。
唐玄宗擔心貴妃思念家人,
把她的三個姐姐都接來京城,
給小姨子們又發銀子又分房子,
還一人封了一個國夫人。
于是楊家的大姐三姐八姐,
托妹妹的福就成了,
秦國夫人、虢(guó)國夫人和韓國夫人。
后來安史之亂,
楊貴妃跟著玄宗逃出京城,
半路被逼死在了馬嵬坡。
一同混在隊伍里的虢國夫人,
聽到妹妹自盡的消息,
當機立斷帶著一雙兒女跑了。
然而狂奔三百余里,
虢國夫人還是被追來的官兵,
堵在了一片竹林。
眼見無路可逃,
虢國夫人親手斬殺了一雙兒女,
隨后舉刀自盡。
可惜平時缺乏鍛煉力氣不夠,
虢國夫人最后這一刀沒能把自己送走,
被趕來的官兵抓住關進了大牢。
獄中夫人依然不愿低頭,
因為一低頭頭就掉了…
還頂著一口氣質問官吏,
滅我楊家的是皇上還是賊子?!
之后血凝至喉而死,
尸首被草草埋在城墻外。
單看虢國夫人死前這架勢,
活脫脫一個英豪烈女。
但史書上關于她的記載,
卻極盡囂張跋扈驕奢淫逸,
各方面口碑都差得一塌糊涂。
讓人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貪圖享樂,
卻不貪生怕死的女人,
到底是個什么形象。
還好當時的宮廷畫師張萱,
畫了一幅《虢國夫人游春圖》,
記錄了這位奇女子在天寶十一年,
風光正盛時的一次踏春之行,
多少算是為后世的猜測,
提供了一些參考。
▼
這幅絹本設色約創作于752年,
高51.8厘米,寬148厘米,
現收藏于中國遼寧省博物館。
大概這么大▼
畫卷從右往左,
前松后緊的構圖充滿節奏感。
中段黑馬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既能連接前后人物,
又使畫面不至于太過雜亂。▼
整幅圖卷畫春卻無一筆描繪春色,
背景中不見一處花草一只雀鳥,
只通過人物愜意閑適的狀態,
讓觀者感受靡靡春意。
這正是中國藝術獨有的含蓄之美,
但有時候這玩意兒太含蓄了,
也難免帶來點麻煩。
比方說你很難通過長相判斷,
畫中9個人到底誰是虢國夫人,
畢竟男女老少看著都一張臉。▼
淡定點不要慌,
不就是九選一嗎能比高考難?
讓我們祭出考試蒙題大法第七招:
「萬能排除法」。
首先被排除掉的,
是這個需要人抱著的小號貴婦。
雖然看著像個被妖術縮小的成年人,
但人家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小朋友,
應該就是虢國夫人的親閨女。▼
閨女看著有些詭異,
是因為她除了型號小一點,
身上并沒有表現出兒童特征。
通常幼兒由于骨骼尚未發育完全,
眼距更開鼻子更小四肢更短,
看起來就是圓乎乎的一坨。
畫中這種按成年人等比例縮小的畫法,
是為了避免幼態影響人物威儀。
中世紀西方宗教繪畫中,
也是用這種方式描繪圣嬰的。
接下來出局的,
是4位穿著制服的龍套角色。
這兩男兩女發型統一裝扮低調,
一對在前面帶路一對在左右看護,
騎的馬也都普普通通,
一看就是丫鬟護衛這類工作人員。
就算虢國夫人興之所至,
突然想cos成丫鬟體驗生活,
也不可能一夜之間,
瘦出這么單薄的小身板兒吧。
剩下的4位就都有點來頭了,
看坐騎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他們的馬脖子上都掛著個紅球球,
正式名稱叫「踢胸」,
是一種彰顯尊貴地位的馬飾。
所以真正的主角「虢國夫人」,
就在這四人之中。
首先咱們來看看,
抱著虢國夫人閨女的這個婦人。▼
1.媽抱閨女天經地義。
2.鬃毛修剪成三瓣的「三花馬」,只有地位非常高的人才能騎。李白在《將進酒》中,就以「五花馬,千金裘」的極致富貴襯托自己的豪邁。
但是……
抱閨女的也可能是保姆,
安排三花馬看的是小朋友的面子,
跟大人沒啥關系。
而且虢國夫人在杜甫詩里好歹也是,
「卻嫌脂粉涴顏色,澹掃蛾眉朝至尊」,
對自己容貌自信到連見皇上,
都不稀得化妝的女人,
看著應該沒這么滄桑憔悴。
接著再來看看中間這對,
呼聲很高的姐妹花。
看起來兩人贏面差不多,
但上方這位不但回頭略顯不穩重,
身體也被遮擋了一部分,
只能讓她遺憾出局,
具體來說說下方的佳麗。▼
1.位于畫面C位,前呼后擁。
2.貴婦打扮,裙上有金團花裝飾,彰顯奢華。
但是……
馬的檔次是不是太低了一點?
馬鞍下的障泥和鞍韉也沒什么裝飾,
樸素得實在有點過分。
加上又和旁邊的姐妹撞衫了,
她們更可能是楊貴妃的另外兩個姐姐,
秦國夫人和韓國夫人。
剩下的最后一名選手……
Hmmmmmmm……是個男的。
但各位別慌我們冷靜分析。▼
1. 騎乘三花馬,馬飾華麗,馬的體型是畫中最大的,馬尾綰結方式也與其他人不同。
2.按照古代畫卷從右至左的觀賞習慣,這是第一個被看到的人物。
3. 衣服上繡有金絲團鳳紋。
4. 唐朝貴族女性崇尚穿男裝。而此人鬢發修長飄逸,紗帽下有美人尖,明顯和其他男的不一樣。
所以畫里最有可能是虢國夫人的,
其實是這個「男人」。
詩圣杜甫有首《麗人行》,
用另一種方式描繪了這場春游之行。
寥寥178字,
將皇親國戚們的奢靡驕縱,
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藝術玩的就是這種,
化繁為簡以小見大。
就像《虢國夫人游春圖》,
全篇只畫九人八馬,
但也許看得久了,
各位眼前自會浮現那長安春日的,
盛世繁華,萬千氣象。
其實現在的《虢國夫人游春圖》,
并不是作者張萱親手畫的,
而是后來北宋翰林畫院的畫師臨摹的。
當年唐朝滅亡后這幅畫流落民間,
后來到了宋朝,
文藝發燒友宋徽宗命令百官尋訪,
才把真跡找回宮中。
為了避免畫作再度失傳,
宋徽宗命畫院臨摹了許多張備份,
據說他自己也臨摹了一版,
最后挑著滿意的保存了下來。
宋朝滅亡后「游春圖」真跡遺失,
畫院臨摹版本流落到金國。
幾十年后金國也出了個,
文藝發燒友皇帝——金章宗,
是宋徽宗的鐵粉。
金章宗一看到「游春圖」摹本,
就我不管我不管,
這么牛批一定是徽宗哥哥親筆畫的。
怕人不信還在畫上提了字:
「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其中天水指的就是宋徽宗,
因為宋徽宗當年被金國抓走囚禁,
死后被金國封為「天水郡王」。
如果對徽宗的故事感興趣,
結尾有傳送門。
關于畫中到底誰是虢國夫人,
如今并沒有定論,
但騎三花馬的「男子」,
絕對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選。
「虢」字由寽和虎組成,
除了指周朝時期的古國虢國,
也有「徒手搏虎之狀」的意思,
總之跟老虎有點關系。
而畫中「男子」馬匹的障泥上,
隱約可以看到猛虎紋樣。
這還不明顯嗎,
就差報虢國夫人身份證號了。
今天的「短頸鹿瞎說畫」就到這里~
聊完「虎國夫人」,
正好在這給各位拜年啦~
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順意~
虎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