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分為寫作前和寫作后,人生跨度貌似特別大。自寫作后,我的命運似乎越來越好,做什么都比較順利,不管是精神能量狀態還是價值感。
我記得2017年,我寫過一篇文章《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這篇文章還曾發在簡書平臺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閱讀量5位數。
我就是那個中年開始走上寫作之路的人。有一句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人生有夢不覺晚,人生有夢不覺寒。
2021年進去倒計時,2022年即將來臨,看到很多人都在寫總結和新年規劃。從大家的文章中,我也是有所感觸,時光飛逝啊!
回顧我的寫作路,最大的收獲是累計已簽約出版《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人人都能學會的寫作變現指南》編著學員合集書《遇見夢想,遇見花開》。正在籌備下一本學員合集書。
簽約出版電子書《做一個明媚的女子,無需憑借誰的光》、《不管身在何處,都要仰望星空》、《普通人從0~1寫作進階之路》、《齊帆齊和從容小主》《齊帆齊和她的學員們》《誰的逆襲不帶傷》等等。
2020年11月份《人人都能學會的寫作變現指南》首發當當網上架24小時在經管類排名第一。后來一直和劉潤老師排名前三。現在上架已經一個半月仍然排在前5名。出版社編輯和我說月底全平臺線下店都鋪貨。籌備加印中,并且有機會出版繁體文,賣港澳臺版權。
最近幾乎每天都收到有陌生的網友發來私信,非常真誠地向我表達《人人都能學會的寫作變現指南》一書帶給他們的力量和啟發。
這一切是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從那個自卑的少女到成為簽約出版6本書籍的作者,還能得到這么多人的認可和支持。
一個作者要有所成長肯定離不開讀者對他的鼓勵肯定,因此才能更好地寫下去。我所取得的小成績不單屬于我個人,而是我背后一群支持我的人。
我在正式寫作之前,曾經做過多種工作,電話客服,網絡營銷、個體店主、小攤販、電子廠工人、營業員,8年服裝廠工人。
在我從事那些工作的時候,我壓根沒想到未來有一天我能成為省級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網絡作家成員。人生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充滿著未知。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文友的文章里寫到我的故事,她說“齊老師是我所見過的真正從底層草根逆襲起來的一位網絡寫作者。”
準確來說我現在是一名網絡創業者,也包含了寫作在內,我是以文字為起點,以文字為圓心延伸發展,主要是以個人品牌和影響力實現資源價值變現。
在我寫作的初期,曾遇見無數種嘲笑。有人說你現在看的那些書,我大學早都看爛了,你還當個寶在看;還有人說,你是不是還有很多字都不認識呀!你咋這么天真呢?你整天有時間寫,我還沒時間看呢!
另外一位同事說對說我,她認識中文系畢業的有數千人,也沒看到幾個想靠寫作寫出名堂,你真敢想也敢做啊!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他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我敦敦教導,勸我“迷途知返”。
那年,我看到有一篇文章對我有很大的慰藉。內容說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作家,原始學歷都是很低,他們后來回爐深造的學歷與他們寫作本身沒有直接關系。一個中學生完全能達到成為一個作家的基本條件。
作家不是由大學培養的,而是由社會培養的。大學的條條框框反而會束縛了很多人的思想。這句話簡直是對我的一針強心劑啊!
我在寫作初期時,白天要上班,又要學習公眾號排版,每天必須保持閱讀寫文。晚上都是凌晨一兩點才睡覺,這樣的情況堅持了一年半。
當時還遇見那么多冷嘲熱諷,不是我的內心強大會,擅于自我調節,真的早已放棄了。
我在簡書寫作的前兩個月,所寫的文章都沒人給我留言。每天就自己給自己留言打氣:“只要寫不死就往死里寫”,“寫寫寫,未來的你感謝今天堅持的自己”……
2018年,我有學員姐姐看到我早期的文章,自個給自個留言鼓勵,她在文章里說,齊齊真可愛,同時又覺得很心酸。
尼采曾說“所有打不倒我們的終將會使我們強大。”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他就愿意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我內心潛意識里認為文字結合網絡是可能改變我命運的最好方式。
2019年時,我已經拿到自考大專學歷。同年,受今日頭條和百家號的邀請,注冊了文化傳媒公司,成立了MCN內容矩陣。
2020年,我受邀去合肥某個學校報告廳做了場《閱讀與寫作》的演講。
2020年年底,我順利加入了我們安徽省作協會員,全省幾十年來累計會員才一兩千人,而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省級作協證件可以在各大自媒體平臺認證為“作家”大V標識。
如今日頭條、百家號、小紅書、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等。
2021年是我爆發性的一年,拿到滿意的版稅出書,本月初收到出版社打款的5位數版稅。書籍首發在當當網排名24小時經管類第一名。
今年還實現年營收破百萬元的夢想以及省會城市買房的心愿。受邀成為天津某上市公司的營銷顧問以及北京科技大學的創業導師。
六年的光陰呼嘯而過。一路奔跑,一邊擦汗;有痛苦,有歡樂。最重要的是實現了人生價值和夢想,總體來說快樂還是多過于煩惱。
當年那些同事現在反而都很佩服我,羨慕我能自己給自己打工,只要有網絡可以實現全球移動辦公。她說自己大學整個年級也沒有聽說有人實現出書夢想,她本科就是讀的中文系。每個人有他的人生路,這是各人的際遇和選擇。
人生每隔7年會有一次機遇。前三次因為年齡太輕抓不住,后兩次因為年齡太老也會抓不住,而只有中間的幾次機會。如此看來,我在2016年排除萬難,鐵心要堅持寫作,就是及時抓住了機會。
這里還得強調一下,我在2016年正式寫作之前,有玩過兩三年的QQ空間,但我不是玩游戲,我每天一有空是看QQ空間網友們的日志,認真地給他們留言點評,偶爾自己發一發動態感慨。記得2015年我在QQ空間發條圖文說說,瀏覽量能達到400多。
按照《微習慣》這本書的觀點來講,那個時候我已經一直在為寫作做鋪墊,雖然只是幾十個字一兩百字的動態說說。
不止是那兩三年玩QQ空間為寫作準備。我的整個前半生似乎都是在為我后期寫作做準備。那些顛沛流離,跌宕起伏,擺地攤躲城管,起早貪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浮浮沉沉。
2000年,我開始在沿海血汗工廠打工,我那美好的花季,雨季,夢季都在沿海工廠里度過。
那么多年,一直在城市的夾縫里被動謀生,如同螻蟻般存在。
我從農村中的底層農村家庭出生,所有田地里的農活我都干過,割麥,打稻、摘棉花、插秧、拔秧、插紅薯苗。陪母親交公糧,交任務,去街上賣菜等。
初中下學,在我學徒做縫紉時,一學就是兩年半,此時正是師徒傳承化的末期,卻被我遇見了,比我小幾歲的人都無需學徒這久。
我外出時又恰逢中國在工業化的上半場,那時很流行“打工仔”,“打工妹”一詞。在沿海工廠里面,工人就是老板的賺錢工具,常年無休,每天工作十七八小時以上,那是現在的996所不能比擬的。
這30年來是中國迅猛發展的30年,更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火箭速度。而我有幸遇見并參與其中,有一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我們老家早在2004年就不用交公糧和水費了,田地全部轉租出去。
現在任何行業的技術都是流水化,機器化,半成品化,無需學徒超過半年。
從農耕社會到工業化社會再遇見互聯網時代,親身經歷這么多風云巨變,怎能不感慨萬千?這是成為一名寫作者的最好條件吧!
最讓我覺得有價值的是,我不但自己實現了出書夢想,還帶領著很多學員也實現了文學夢,出書學員已達到100本+,未來我將努力陪伴更多的人實現人生的價值。我的愿景是影響1000萬人用寫文療愈身心。
任何人只要認識字都會寫作。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書,都是值得被記錄。
我們記錄自己,就是在記錄時代,記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