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冷靜地建立并檢驗有關世界如何運行的各種理論。研究一國經濟的科學。難以做實驗,像天文學家和進化論生物學家一樣,不得不使用這個世界碰巧向他們提供的數據。對歷史事件的關注。
2. 假設的作用——在不實質影響答案的前提下盡量簡化問題。
3.經濟模型——基于一定假設的簡化,以便增進對現實的理解。
- 模型一:循環流向圖(一個說明貨幣如何通過市場在家庭與企業之間流動的直觀經濟模型)
- 模型二: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一個經濟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時所能生產的產量的各種組合的圖形。)
生產可能性曲線/邊界ppc/ppf體現的一些經濟思想
(1)資源與技術既定情況下(稀缺性),所能生產的最大的X和Y的數量組合。
(2)從ppc移動狀況,可以分析社會資源數量以及技術水平的變化情況。(哪一種技術進步更快等)(經濟增長)
(3)機會成本,權衡取舍。
(4)邊際轉化率遞減。(保證社會經濟活動收斂至某一均衡點的重要機制。)
(5)充分就業。圖二中B點代表一種無效率的結果。可能是普遍失業的原因,導致該經濟體所生產的小于用它所得到的資源能生產的。(效率)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它們在某個市場上的相互交易。
宏觀經濟學:研究整體經濟現象。
4.經濟學家試著幫助改善世界時,他們是政策顧問。
- (1)實證表述:描述性的,它們做出關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 ? ? ? ? ? ? ? ? ? ? ? ? ? ? ? ? (2)規范表述:命令性的,它們做出關于世界應該是什么的表述。 ? ? ? ? ? ? ? ? ? ? ? ? 二者的關鍵區別是我們如何判斷它們的正確性。對于實證表述,我們通過檢驗證據而確認或否定。對于規范表述,既需要實證分析,又需要價值判斷。(倫理宗教政治哲學等。)
- 一些負責收集經濟數據并制定經濟政策的政府機構的網站(美)
5.經濟學家意見分歧原因
- (1)經濟學家可能對世界如何運行的不同實證理論的正確性看法不一致。
- (2)經濟學家可能有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對政策應該努力實現的目標有不同的規范觀點。
- 正確的觀點卻可能不被普通公眾所相信,從而導致國家層面無法推行正確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