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抓娃娃是部恐怖片(中國的父母的群像是納粹-荒謬的行為主義者的混合體) -alex
深夜看完抓娃娃,久久不能平靜,想起小時候的故事,
爸爸帶姐姐去學校,老師問姐姐的生日是多少,爸爸說是3月8日,回來后,姐姐有些疑惑,自己的生日明明是4月1號,為什么要改成3月8日,爸爸告訴姐姐,3月8日多好,3月8日是三八婦女節,你在節日中出生大家都為你慶祝,全國一起給你過生日,多幸福,聽說國外給在節日中出生的孩子發禮物呢,說不定我們國家也這樣,二姐有些奇怪,又有些生氣,可是我的生日就是4月1日。
請問這個故事暴露出來什么本質問題?
孩子在父母眼中是工具,是手段,因為一些原因,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可以隨時調整出廠時間,輸入一些參數,控制一些變量。可以如玩偶一樣隨意調整,
抓娃娃也是如此,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上清北是目的,為了孩子考上清北,可以假裝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假裝奶奶,奶奶居然可以是假扮的,假的奶奶還要扮演疾病纏身,終日與中藥為伍,欺騙關系還要欺騙感情,只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清北
大家認為居然是理所當然的,清北這個目標值不值得追求先放一邊,即使值得追求,可以不擇手段,親情可以偽造,苦難可以編織,
對不起,人永遠不是試驗品
納粹德國的實驗
----納粹嬰兒-“生命之源”計劃----雅利安嬰兒從1935年起,納粹德國開始推行罪惡的“生命之源”人中繁殖計劃,企圖建立人數1.2億的“雅利安超人”軍隊來統治世界。 他們以“超人”和“世界未來統治者”的名義降生到世上,卻在孩提時代就開始背負“納粹崽子”的恥辱烙印。被生身父母遺忘,被歷史遺棄,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人愿意提及他們的存在。他們就是希特勒瘋狂種族計劃的產物,“雅利安嬰兒”。這些被無根的孤獨和“納粹血統”的負罪感折磨了大半生的人,終于在花甲之年鼓起勇氣,首次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們并不是嚴格意義上希特勒的孩子,但他們的確是納粹法西斯時代的產物。當他們被希特勒從地獄中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無法逃脫的宿命。希特勒的“生命之源”計劃 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堅信雅利安人是神族的后代,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唯一的目的就是去統治比他們更劣等的種族。基于對這種種族優越性的狂熱迷信,希特勒建立了納粹新宗教,鼓吹要建立一個由優等種族組成的德意志帝國,并最終稱霸世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種族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MOnster,人人應該的的一部漫畫Monster(無論是國際全網漫畫排名還是日本權威漫畫排名,很少跌出前三的漫畫),A thriller manga anybody should read(這部漫畫就是抓娃娃的驚悚版本)
2. 納粹美國的行文主義心理學家
華生:
Give me a dozen healthy infants, well-formed, and my own specified world to bring them up in and I'll guarantee to take any one at random and train him to become any type of specialist I might select – doctor, lawyer, artist, merchant-chief and, yes, even beggar-man and thief, regardless of his talents, penchants, tendencies, abilities, vocations, and race of his ancestors. I am going beyond my facts and I admit it, but so have the advocates of the contrary and they have been doing it fo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Behaviorism (2009) [1958], p. 82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養育他們,我可以保證,不論他們父母的才干、天賦、職業以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強盜。”
Watson's Behaviorism,
華生本人與兩任妻子所生的孩子都根據他的理論養大。這些孩子成人后都受到抑郁癥的困擾,不止一人嘗試自殺,最后一人喪命。
華生的激進行為主義包括4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進化“連續主義”Continuism。這暗示行為的法則既可應用于人類也可應用于動物。因此我們可以將動物研究作為復雜的人類反應的簡單模型。第二個假設稱為“簡化論”reductionism,就是說所有行為都與生理學有關。這意味著我們是生物有機體對外界影響作出反應。第三個假設是決定論。這是說我們不是隨意行動,而是對外部刺激進行規定方式的反應。最后一項是實證論。這就是說,心理學只應研究可觀察的外顯行為的研究,而不應包括內省或自我分析。
簡而言之,人可以如巴普洛夫的狗,改變外在環境或者說刺激,就可以調整人的行為,成為想讓其成為的人
3 中國的行為主義典型代表 李陽
李陽曾經在柴靜的采訪里親口說:“婚姻是一場家庭教育實驗,孩子只是試驗品。”
感情可以被欺騙,大部分中國父母未必知道華生,但是大部分中國父母日常生活中無比采用這樣的教育方式,
中國的父母恐怖如斯,
抓娃娃也是,簡直是中國建國后的最強恐怖片,其它的恐怖片在現實中你會懷疑他的存在,而抓娃娃這個恐怖片恐怖在于描述了我們都經歷過的無處不在的父母的恐怖,如玩偶般被戲弄被操縱。
抓娃娃的恐怖在于揭露了中國父母普遍違背了一個基本原則
人只能是目的,而非手段
別誤會,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很喜歡沈騰馬麗,電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我抨擊現實,但對于鏡子,我懷有感恩,抓娃娃電影是以其犀利而貼切的諷刺(如果你能看到的話),成功揭示了中國父母的一種變態的行為主義心理者的荒謬行為。
中國的最大的假冒偽劣不是淘寶,不是拼多多,而是中國的教育。
你會成為這樣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