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你很趕時間,我直接把結論告訴你:
1. 在就業市場上,人類幾乎可以說不具有價值(作者原話是,完全不具有價值);
2. 人類整體有價值,但個人不再具有權威,而由外部算法來管理。
好了你快去忙吧~
02
如果你剛喝下去的水差點噴出來,或者比你昨天收到求職面試沒通過的信息還要焦慮,又或者坐在決策交椅上虎軀一震:難道我之后不用招人了?
如果你想知道為什么我,哦不,作者,有這么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的話,請往下看。
這本書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大家比較一致認可的是這本書涵蓋的內容很多,至少包含了一本《人類簡史》哈哈。在這第一份讀書筆記里,我想選擇我最關心的,關于未來世界的預測和作者為何這樣預測、如何預測。
讀罷比我想象的更有理論深度和事實廣度,也許是得益于作者歷史學的背景。
03
一切從“自由主義”這個小點說起。作者在第9章中充分論證了自由主義在智能算法高度發達的未來,為什么是錯誤的。
這光一聽起來挺悶的,至少對于我來說。但是由此引申出觀點和論證思路。讓我頗受啟發。我由此啟程看看作者對于未來世界架構的預測,以及作者為何這樣預測,如何預測。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清楚這個“靶子”是什么意思——自由主義推崇自由市場和民主選舉。由此對應的兩個深層觀點是:1.自由主義相信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各有價值;2.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就是權威的本源。
?
04
對于觀點1,自由主義相信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各有價值,目前的主流觀點有兩個。
(一)科幻電影通常假設計算機如果想趕上人類的職能,就必須發展出意識。
事實上,“智能”和“意識”是兩回事,對軍隊和企業來說,智能是必要的,而意識可有可無。超級智能可能有多種方式,并不是每一種智能都需要通過意識。因此,人類面臨失去經濟價值的危險,比如出租車司機有可能步馬的后塵。一些常識意義上需要人的經驗和情緒的工作,其實也可以通過算法來協助完成,甚至替代完成。作者舉了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芝加哥mattersight公司的軟件,它可以在接聽用戶電話的時候通過算法,它不僅限于分析訴求那么簡單,還能全方位分析用戶訴求的喜怒哀樂、乃至人格,然后選擇最合適的接線員用最合適的語氣和方式接聽。
在可預見的未來,那些需要創意的工作還會繼續由人類完成。但是,逐漸地,在就業市場上,人類幾乎可以說不具有價值(作者原話是,完全不具有價值)。因為:
1.算法可能會在記憶、分析、辨識等各種認知模式上也超越人類;
2.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算法更聰明,而且人的分工逐漸走向專業化,這樣人更容易被算法替代;
3.人工智能要想把人類擠出就業市場,只要在特定行業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類就ok。
因此,如果認為人類永遠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無意識的算法永遠無法趕上,這只能說是一廂情愿。目前的科學推導和觀點主要是這樣的:
1.生物是算法,是物質有機組成的系統;
2.算法的運作不受其組成物質的影響;
因此沒有理由相信非有機算法永遠無法復制或超越有機算法能做的事,只要運算結果有效,算法是以碳為載體還是以硅為載體又有何差別?
(二)有人說,藝術是我們最終的圣殿。
但是,用智能算法作曲作畫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了。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音樂學教授,這位古典音樂界極具爭議的人物,譜寫的第一個名為EMI的程序,專門模仿巴赫的風格。實驗證明,它編出的曲子完全能夠讓聽眾以為它就是巴赫,情感上完全沒有我們下意識詬病的機械感。
05
對于觀點2,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就是權威的本源,目前的主流觀點有:我能夠發現一些別人發現不了的自己,只有我能聽到真實自我的低語。
然而在21世紀,外部算法已經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比如糖尿病人的傳感器等各種智能設備、“我到底去不去打球好?”的分析判斷,但我想那種“我想不想去打球”的感性的意識,那種除了腎上腺素、心跳等理性因素可衡量的主觀意愿,是目前算法難以了解的部分。不過這并不推翻觀點1中的推論,因為許多工作中需要人性的部分非常少。
又如谷歌會比我更了解我的政治觀點,Facebook在某些領域對人的了解甚至會超過那個人自己。
06
2個有趣的觀點。
第一個——等到谷歌、臉譜網和其他算法成為無所不知的先知之后,很有可能就會進一步演化成代理人,最后成為君主。
君主的概念乍一聽讓人眉頭一皺,不過挺有意思的,它是指算法必須為大局著想。比如當所有人都以一個導航應用程序為先知的時候,它或許應該告訴一半人某公路暢通,而不告訴另一半人。(否則該公路就會堵了)
第二個——隨著算法將人類擠出就業市場,財富和權力可能會集中在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手中,甚至算法自己也可能成為所有人。
這個也是一開始難以接受的,我是指最后那半句“甚至算法自己也可能成為所有人”。在這里po出坐著的論證。當前擁有絕大部分地球的正是各種非人類的互為主體實體,也就是國家和公司。算法也可能成為“法人”,就像“豐田”和“阿根廷”一樣,既沒有身體也沒有心靈,但都受到國際法的約束,都能擁有土地和金錢,也都可能成為法庭上的原告或被告。
07
尚存的疑問。
“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藝術并不是出自什么神靈或超自然靈魂,而是有機算法發現數學模式之后的產物。”?
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這僅是作者第9章的內容,可能我沒讀過太多認知科學、科幻和科學哲學,讀起來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后續如果有其他有意思的章節字句,也會寫成筆記共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