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是一個跳槽達人,2年換了4份工作,其中有理性感性的原因:追求發展空間、不喜歡工作內容、覺得共事的人不夠牛。。。。。。,剛安定下來3個月,就會發現不滿,又想找下家。
后來從事了人力資源工作,發現很多面試者會帶著“先進來看看,發現不合適,再找下一份。”這樣的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因為穩定性不足,另一方面,也傷害自己,因為在一個不適合你的工作中投入時間精力,多次變換,就會產生機會成本,浪費你本應該在合適工作形成優勢精力。”
我開始想,是不是我出現了問題?看了大量職業發展、各種成功人士的書籍,還是沒有解決我的“跳槽狂躁癥”,漸漸也發現跳槽解決不了問題,因為“跳槽充滿不確定性,處處有坑,只是不一樣的坑”。另外,自己容易受別人影響,與同齡人對比,自己似乎走得很慢?被父母傳統觀點影響,自己應該回小城市做公務員?受現在社會氛圍影響,女性應該把重心放假家庭?
“我們處處都在面臨選擇,每次選擇都基于對自己了解,否則,會偏離我們想要生活狀態。”
想要找到答案,需要回歸到自己身上,最核心-了解自己最重視的東西和可以放棄的東西。
分享下,當初我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找到最合適工作和生活狀態。
Step 1列出全景圖大綱,分別包括
長期目標(你將要達到什么目標)
喜惡(你想要生活、感興趣東西、討厭東西)
成就(你目前能力是否變現?)
優缺點(你的優勢、短板)
家庭(你如何看待家庭?在你心理比重多少?)
工作(看重什么因素?環境?)
Step 2發散大腦,填寫對應的子主題
參考我的分析
長期目標(助人成長、家庭美滿)
喜惡(喜歡有挑戰、和諧、多樣化生活;討厭:單調,矛盾的人際關系,沒有規章可尋)
成就(過去:曾經策劃多場活動,現在:拿過演講獎項)
優缺點(優點:心態積極,踏實,目標感強;確定:不聚焦,容易焦慮)
家庭(喜歡溫馨、互相成長環境)
工作(看重挑戰性、意義感、靈活)
Step3找多個重合點,做出取舍
如上圖,“喜歡與人面對面接觸”同時出現在我喜好、長期目標、長處中,這是我職業交集點,善于并喜歡與人1對1交流,而“家庭”同時出現在在工作、長期目標、家庭中,說明我很看重家庭,在工作中,必須找到時間較為靈活,不會跟家人相處沖突的工作,否則不能持久。
找到最多重合的點是人、有意義、家庭,那有挑戰性、助人成長的咨詢類、人力類就是很適合我。了解自己是與職業選擇是緊密相連,是一個不舒服的探索過程,因為面對自己是最難,可是你了解自己后,會發現,你變得輕松自如,因為你知道你應該放棄什么,爭取什么,再也不會被旁人意見左右,如今的已確找到了一份讓我感到意義工作,并努力想著理想生活前進。
世界上最大的事莫過于知道怎樣將自己給自己。——(德國詩人)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