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曾經我喜歡上一個與我完全是不同世界的人。他的朋友圈也和我的朋友圈區別很大。我的朋友大多和我一樣是初入職場的學生,單純善良簡單,而他的則略為復雜,有公務員也有私營業主,包工頭和私人貸款為生計的人等等,總之大多是深諳人生套路或者久經職場的"老江湖"吧。
? ? ? ? 不可避免的,我希望融入他的圈子,于是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去參加他的朋友聚會,聚餐、k歌、喝茶什么的。于是那陣子我仿佛變了一個人,由外向變得更加"外向",大聲說話,略顯輕脫。生活好像變得更加"豐富",其實也就是在一個個各類場合中游走,有時候覺得有些"驕傲"說不上來那種感覺,可能就像小孩喜歡和大孩子玩兒,以為自己也是成熟有"身份"的人?后來我終于明白,帶上一個不屬于你的面具,就像穿著一雙小碼的高跟鞋。走起來你覺得自己風姿綽約,其實內心煎熬掙扎,別人看起來扭曲做作。而且更重要的是,朋友是靠共同經歷或者"互惠互利"才能成立和長久,并非只靠你是否真誠的為人或人格。對了,就是那句你是否有價值吧。
? ? ? 終究是不適合,我和他斷了交集。后來回歸了自己簡單的生活,才覺得原來的生活是如此輕松暢快和充實,再也不用假裝和迎合。
? ? ? 其實,當初那種圈子只是各種圈子的一種,然而我誤以為那就是唯一一種"成人的生活"。不能說,伏案閱讀寫作,拒絕玩樂生活的圈子更高級。區別只是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重點是,認識你自己是什么人,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是你去靠近圈子,而是圈子自然把你接納。
? ? ? ? 想來當初有時候希望自己圈子更大,可能也是為了某種歸屬感或者實現某種身份的確認吧。改變自己有時候也是一種不自覺的從眾行為。你終究會明白,圈子不會給你安全感,也不會給你任何光環,反而讓你迷失自己。真正能夠成全你,帶給你安全感和肯定的只有你自己的實力和價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