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友人曾發來兩張照片,他媽媽繡的大屏寬幅十字繡。非常漂亮。
我說,可以給未來兒媳繡出一副大紅蓋頭,多好。
至今記得當時心內悸動,一些沉睡深遠的記憶倏忽驚醒。
十八歲,離家去大學前夕,母親幫忙整理行李。
她捧出一疊床單被面,給我看,說:"這是一直以來為你準備的嫁妝,等將來那一天再交給你。"
當時我很不經心地回答:現在大家都用現成的被套了,誰還去自己合被子呀?真是麻煩。
母親又說了什么,已是淡忘了,只記得她又笑著,慎重地將它們收起來。
事后,仍在她的堅持要求下,跟著她學習如何將被面,棉胎和底襯用針線合在一起,并親手合好一床棉被才算過關。
以寬大的硬質白色棉布為底襯,中間放進棉胎,鋪上華美的被面,仔細理平所有褶皺,將底襯的四條邊折至被面上方,再將四個角折合出漂亮的斜度。用最大號縫衣針,引粗股的白色棉線,一針一線地沿著四條邊和四個角縫合。邊角輪廓要整齊,陣腳線距要勻稱。是一件極需要認真、細致,和耐心的事情。
那些被面,材質是絲綢或錦緞,底色是正紅,桃紅或者橘紅,染或繡出富麗堂皇的花枝,或姿態靈動的雀鳥,圖案繁復,色彩迤邐,泛著絲綢緞面特有的淡淡瑩光。隆重而端莊的喜慶,傳統而古典的美。
[之二]
某次,路上看到一個女生的帆布鞋,淺色綠底搭粉白花朵,覺得風格挺好看。
多看了兩眼后,無意中視線上移,驚訝更驚喜地發現:淡黃色蕾絲及膝裙。
哎,光腳穿球鞋配蕾絲裙,好似曠野雛菊的女孩兒,就這么穿越安妮寶貝的早期作品,出現在了我的面前。
其實現下森系小清新風格大行其道,這種穿法的女生越來越多。可這么多年,能不顯別扭,而讓人感覺舒適的,現實生活中真就只見過這么一個。
總覺得,這種搭配,只有兼具浪漫情懷和不羈隨性的女生,才能穿出感覺來。
這得多考人的氣質和功底啊。我就算喜歡了N久,也沒有勇氣去嘗試。
當然現在已經過了執著于某種風格的年齡段,不過也算圓了曾經的一個小小憧憬。
又某次,路過一家未開門營業的服裝店,看到櫥窗里的模特身上的連衣裙。
無袖寬擺,長及腳踝。含苞或怒放的花朵層疊堆積,緋紅明藍橙黃綠白等色彩互相映襯,渾然一體。
仿佛看到夏季的原野,在熾烈的日光下,繁花錦簇,隨風起伏,鋪排綿延直達天際。
再一次感慨,任何事物的任意特點,一旦達到極致,皆會給人帶來強烈震撼。
這種殊途同歸,已然近乎于道。
隔著櫥窗在它跟前流連了一會,然后懷揣著滿心的驚嘆與愉悅繼續上路。
[之三]
曾在成都的換乘公交上見過一位特別的女性——至少在我的眼中,她很特別。
大約是50~60歲。清瘦,脖頸纖長。及頸梨花頭,灰白相間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茍。一襲洗得有點發白的黑色連身裙,似乎是棉麻質地,因為人太瘦顯得裙子有點空蕩。黑色布鞋。拎一只長的黑色棉布包,與其說是手提袋,樣式更像一個古時候的包裹。
從她上車開始,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受到牽引,隨著她安靜而又輕悄地走到車尾:坐下,輕輕低頭,將包裹的兩端系成一個結——手指亦是細長清瘦的;抬起頭,法令紋深邃,目光清涼;側身看向窗外,隨后一直保持這個姿勢。
在那個時間段內,周圍所有人的身影和聲音,如潮水般從我的世界里消退,似乎所有動態的事物都在那個角落里獲得靜止。
呵,她那安靜淡漠的神情,在喧囂人群中自成天地,遺世獨立的姿態,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在我心里成形。
若一個人,能從熙熙攘攘面目模糊的人群中,突兀顯現在你的視野里,她或他必是有某種特質能深切觸動你。
年紀漸長,越來越覺得,如果一位女性能有平和目光,溫暖笑容,該是歲月靜好的表現。也希望自己逐漸如此。
而注意到她,卻是發自本能。也未必是好,只是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