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成稿后,作者會面臨一個艱難問題:要不要改?準備怎么改?
托爾斯泰說:“寫作必須不怕反復修改,必須改上十次二十次才行。”
好文章一定是改出來的,拿自己開刀需要非常勇氣。
怎樣才能做到“不怕”?這里提供3個讓你提筆就能修改的方法。
01.改文章需要學會“角色分離”
完美主義傾向是修改文章的頭號敵人。
寫文章時,一旦產生了完美主義傾向,將直接導致兩種結果。
第一種,認為自己的文章不需要修改,修改意味著對自身完美的否認。
第二種,認為自己的文章是一堆狗屎,距離完美要求十萬八千里,應該徹底拋棄。
這就是自始至終以“創作者”的角度在思考問題。
要下決心“狠改”,你需要將自己“分裂”成兩個角色。
第一個角色是“創作者”。創作者只負責寫寫寫,不要一邊寫一邊評論自己“這個地方好像寫得不合理”“這個表述太生硬了”“這個寫法不夠吸引人”,你要做的就是一氣呵成,不停頓,不回頭,不刪改。
第二個角色是“評論者”。用上述方式寫文章肯定有瑕疵,休整片刻后,把思維切換到“評論者”的角度,毫不留情地對自己的初稿進行點評,找出各種錯漏和問題。
“創作者”和“評論者”一旦分離,你就能戰勝“完美主義”帶來的恐懼。
02.改文章需要掌握“標準程序”
有人具備修改的決心,但還缺乏修改的技能,看著自己的初稿無從下手。
你需要掌握一套“修改模板”,就像工廠中SOP(標準作業程序)一樣,按部就班地進行。
第一,檢查主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如果出現多個主題,就會中心分散。比如有個小朋友寫“我的兩個小弟弟”,一會兒寫A弟弟,一會兒寫B弟弟,看起來內容豐富,實則犯了多主題寫作錯誤。
第二,檢查觀點。文章觀點為主題服務,有些觀點彼此重疊,有些觀點和主題根本無關,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修改。
第三,檢查素材。文章素材用于支撐觀點,如果素材與觀點不匹配,說服力會大打折扣。
第四,檢查邏輯。文章邏輯有多種類型,比如先總述一個論點,再分述觀點;先提出一個概念,再細化應用;先提出一個現象,再深入本質,等等。如果發現邏輯不能像水流一般順暢,則需對文章結構進行調整。
第五,檢查標題。題好一半文,換句話說,標題不吸引人,文章就失敗了一半。標題是否有懸念?有沒有具體數字引起關注?是不是精煉濃縮一個故事?有沒有把最有價值的部分展現出來?一一對照,就可以大刀闊斧地修改了。
掌握這套標準程序,就不用擔心修改文章不成體系,東一榔頭,西一拐杖。
03.改文章需要識別“無用廢話”
和菜頭寫過一篇關于父女街頭賣早餐的故事,通篇沒有一個“的”,羅振宇留言表揚,說他終于掌握了一個寫作奧秘。
這個奧秘就是——刪掉所有廢話。
什么是廢話?比如虛詞“的”“著”“了”,形容詞“鮮艷的”“明亮的”,副詞“飛快地”“高興地”……
這些詞除了讓文章顯得更臃腫些,沒有任何意義。
比如上面這句話中的“些”,就是一個虛詞,應該刪掉。
將文章從頭到尾“掃描”一遍,“砍去”廢話,“瘦身后”文章將更具暢讀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善于和有能力刪改自己的作品,他就前程遠大。”
從現在開始,耐心打磨刪改技能吧。善改者,必將前途光明。